如圖所示,為一個蠟燭蹺蹺板,在點燃之后,它的兩端會不斷的輪番翹起、落下.試分析其蹺起、落下的原因.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

(1)王軒同學按計劃將蠟燭依次置于下圖中的a、b、c、d、e五點進行探究.在蠟燭置于
c
點時,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幻燈
機就是利用這一成像特點制成的.
(2)為滿足教學需要,張老師自制了一個“平行光源”.如圖所示,在一個用開有細縫的紙罩扎住的圓筒里安有凸透鏡和可前后移動的燈泡,調(diào)節(jié)燈泡,當燈泡的燈絲處在凸透鏡的
焦點
的位置時,從細縫中射出的光才會是平行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
精英家教網(wǎng)
(1)某小組的同學首先測出了凸透鏡的焦距為f,然后把蠟燭、凸透鏡、光屏從左向右依次放在同一
 
上,點燃蠟燭并調(diào)整燭焰、凸透鏡、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2)確定像的位置時,沿凸透鏡主光軸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明亮、
 
的燭焰像;
(3)從蠟燭到凸透鏡距離等于2倍焦距處開始,向焦點方向移動蠟燭,在這過程中,像到透鏡的距離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光屏上出現(xiàn)清晰的燭焰的像,如圖所示,則此時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所在的范圍是
 
;利用凸透鏡的這一原理可制成
 
鏡.實驗中,若在距凸透鏡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與燭焰等大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數(shù)值為f=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為研究視力矯正問題,小明和小華 同學用凸透鏡和光屏模擬眼睛,凸透鏡看做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做視網(wǎng)膜.
(1)小華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調(diào)整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位置,使燭焰中心,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同一直線上,且三者
高度相同
高度相同
.點燃蠟燭,將近視眼鏡放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移動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鏡,屏上的像變模糊了,再向
靠近凸透鏡
靠近凸透鏡
方向移動(選填“靠近凸透鏡”,“遠離凸透鏡”或“豎直向下”)光屏至某一位置時,屏上的像又變清晰了.
(2)小明在(1)基礎上繼續(xù)實驗,把蠟燭向透鏡方向移動一些距離,則需要把光屏向
遠離凸透鏡
遠離凸透鏡
方向移動(選填“靠近凸透鏡”,“遠離凸透鏡”或“豎直向下”),才能再次在屏上出現(xiàn)清晰的像.如果小明移動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只能看到一個大小變化的圓形光斑,這是由于
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的焦點處
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的焦點處
,在物距不變的情況下,若要觀察到蠟燭火焰的像,你應該如何操作
移去光屏,透過透鏡看燭焰的虛像
移去光屏,透過透鏡看燭焰的虛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初中課外實踐課上,小明做了個小實驗,如圖所示,找一個空的易拉罐,用釘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個小孔,將易拉罐的頂部剪去后,蒙上一層塑料薄膜,這樣就制成了一個針孔照相機,其實就是小孔成像的實驗裝置.將點燃的蠟燭置于小孔前的適當位置,觀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點:
(1)蠟燭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實像
實像
(填“實像”或“虛像”);
其成像的原理是
光的直線傳播
光的直線傳播
;
(2)將蠟燭在孔前繞順時針旋轉(zhuǎn),則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選填“順”或“逆”)時針旋轉(zhuǎn)的;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則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像是
D
D
 
A.三角形光斑      B.圓形光斑
C.蠟燭的正立像   D.蠟燭的倒立像
(3)小明想研究像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為此他利用自己的器材反復進行觀察、試驗,如圖18由此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①與物體的大小有關;②與小孔到物體的距離有關;
接著,小明利用下圖中的器材進行了實驗,其中A是不透明的擋板,中央開有透光的縫隙.測量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擋板縫隙長/cm 實驗次數(shù) 擋板與小孔間距/cm 像的大小/cm
6 1 5 6
2 10 3
3 15 2
9 4 5 9
5 10 4.5
6 15 3
12 7 5 12
8 10 6
9 15 4
要驗證猜想1,應選擇
1、4、7(或2、5、8或3、6、9)
1、4、7(或2、5、8或3、6、9)
實驗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實驗結(jié)論是:
在小孔到物體的距離相同時,像隨物體增大而增大
在小孔到物體的距離相同時,像隨物體增大而增大

分析比較1、2、3(或4、5、6,或7、8、9)三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得結(jié)論:
物體大小一定時,像隨擋板與小孔間距的增大而減小
物體大小一定時,像隨擋板與小孔間距的增大而減小

小明在進行實驗評價時,發(fā)現(xiàn)受所用器材的限制,上述影響因素還缺少一項,它是
塑料薄膜(像)到小孔的距離
塑料薄膜(像)到小孔的距離
;小明對此因素進行了探究,為此對原有器材進行的改進是
在易拉罐外面包一層厚紙,將塑料薄膜封在紙筒末端,移動紙筒
在易拉罐外面包一層厚紙,將塑料薄膜封在紙筒末端,移動紙筒
,具體探究步驟為
保持擋板縫隙長和擋板與小孔間距不變,改變易拉罐的長度(塑料薄膜到小孔的距離)進行實驗,觀察并記錄像的大小
保持擋板縫隙長和擋板與小孔間距不變,改變易拉罐的長度(塑料薄膜到小孔的距離)進行實驗,觀察并記錄像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