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電路為小明設計的一種檢測壓力大小的工作原理圖,壓力傳感器的電阻值隨所受壓力的增大而減小,電源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R0是定值電阻.在壓力傳感器受到的壓力增大的過程中,有關該電路物理量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電流表的示數(shù)減小
B.R0兩端的電壓減小
C.電壓表的示數(shù)減小
D.電路的總電功率減小

【答案】C
【解析】解:由電路圖可知,壓力傳感器電阻R與定值電阻R0串聯(lián),電壓表測R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因壓力傳感器的電阻值隨所受壓力的增大而減小,
所以,在壓力傳感器受到的壓力增大的過程中,R的阻值減小,電路中的總電阻減小,
由I= 可知,電路中的電流增大,即電流表的示數(shù)增大,故A錯誤;
由U=IR可知,R0兩端的電壓增大,故B錯誤;
因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
所以,R兩端的電壓減小,即電壓表的示數(shù)減小,故C正確;
由P=UI可知,電路總功率增大,故D錯誤.
故選C.
【考點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歐姆定律及其應用和電功率的計算公式的相關知識點,需要掌握歐姆定律的應用: ① 同一個電阻,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 但加在這個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時,通過的電流也增大.(R=U/I) ② 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U/R) ③ 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U=IR);計算電功率公式:P =W/t ;P=UI ; 式中單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計算電功率還可用公式:P=I2R和P= U2/R才能正確解答此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944年,意大利科學家精確的測出了大氣壓的值;如圖甲所示,普通水壺壺嘴的高度不低于壺身的高度,其設計遵循了的原理;如圖乙所示,用吸管將杯中的飲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科技館中有一個展品叫“磁棒過線圈”,該裝置可以演示產(chǎn)生感應電流.展品 如圖所示,磁棒靜止在線圈中時,電路中沒有電流,電流表(靈敏電流計)指針指在“0”刻度位置.當小欣將磁棒從線圈中向上取出時,電流表(靈敏電流計)指針向左偏轉;當把磁棒向下插入線圈中時,電流表(靈敏電流計)指針向右偏轉.請寫出小欣所探究的問題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課上老師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如圖所示,把一大一小兩個塑料瓶掛在杠桿兩端,調節(jié)使杠桿水平平衡.取下大塑料瓶,用打氣筒向里面打氣,關好瓶口的閥門后,再掛回杠桿上,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杠桿仍然保持水平平衡
B.杠桿左端下沉
C.這個實驗說明空氣是有質量的
D.這個實驗說明空氣對大塑料瓶有浮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探索微觀世界》回答問題. 探索微觀世界
世上萬物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組成的,科學家們探索微觀世界的歷程是從電子的發(fā)現(xiàn)開始的.
1897 年,英國科學家湯姆孫通過陰極射線實驗找到一種比氫原子還要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推斷這種帶負電的微小粒子是組成各種物質的原子中的一種粒子,人們后來把它叫作電子.電子的發(fā)現(xiàn)打破了自古以來認為的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質觀,開啟了人類探索原子世界的大門,湯姆孫也因此獲得了1906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湯姆孫發(fā)現(xiàn)電子,在客觀上是由于高真空技術的發(fā)展,在主觀上與他敢于突破傳統(tǒng)觀念、勇于承認原子的可分性有重大關系.人們從電子發(fā)現(xiàn)的歷史認識到:發(fā)現(xiàn)的最大困難之一,在于擺脫一些傳統(tǒng)觀念.
電子帶負電,而原子是不顯電性的,因此那另外一些物質一定帶有正電荷.那么,原子中帶正電荷的那些物質是怎樣的呢?在湯姆孫發(fā)現(xiàn)電子之后,對于原子中正、負電荷如何分布的問題,科學界出現(xiàn)了許多見解,其中比較引人注意的是湯姆孫本人提出的一種原子模型.他認為原子中的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內,而電子則嵌在其中,這就是著名的“棗糕模型”.1909年盧瑟福和他的學生用α粒子轟擊金箔時觀察到了散射現(xiàn)象,但用湯姆孫的原子模型無法解釋,1911年盧瑟福根據(jù)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認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空間運動.
1919 年,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氮核,發(fā)現(xiàn)了帶正電的質子.1932 年,盧瑟福的學生查德威克發(fā)現(xiàn)了不帶電的中子.由此確定了原子核就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那么質子、中子這些粒子是否也具有復雜的內部結構呢?1964 年,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提出了夸克模型,認為質子、中子等是由夸克組成的.夸克是否還可以再分?科學家們對物質微觀結構的研究并沒有停止.
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從原子到夸克,各種微觀粒子按照空間尺度從大到小排列為原子、原子核、、夸克.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至少有一個選項正確)
A.科學家們研究微觀世界通常是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一種模型的猜想,收集證據(jù)證實猜想,從而弄清物質的內部結構
B.電子的發(fā)現(xiàn)說明原子核可再分,電子所帶負電荷數(shù)與質子所帶正電荷數(shù)相等,物體對外不顯電性
C.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的實驗基礎是α粒子散射實驗
D.湯姆孫發(fā)現(xiàn)質子,從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3)請根據(jù)文中對湯姆孫“棗糕模型”的描述,畫出該原子模型的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陽利用一塊電壓表和阻值已知的電阻R0測量電阻Rx的阻值.他選擇了滿足實驗要求的器材,連接了如圖所示的實驗電路后進行了如下操作:閉合開關S1和S2 , 讀出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U1;閉合開關S1 , 斷開開關S2 , 讀出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U2 . 則用U1、U2和R0表示出待測電阻Rx的表達式為(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中國成功完成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回答. 中國完成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
2016年9月15日,中國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將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發(fā)射升空,如圖1所示,標志著繼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第二次飛行任務正式拉開帷幕.10月17日7時30分,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托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起飛.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實現(xiàn)交會對接,形成一個組合體,如圖2所示,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入駐“天宮”,開始了為期30天的中期太空駐留生活,如圖3所示.在這30天中,組合體以7.9km/s的速度繞地球飛行,繞地球一周的運行時間約為90分鐘,到11月18日,隨著天宮二號一起繞地球飛行了大約500圈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分離,開始返回,再返回過程中開始幾分鐘后,由于返回艙與大氣摩擦升溫到2000OC以上,使周圍氣體和被燒蝕的防熱材料均發(fā)生電離,在返回艙周圍形成一層高溫等離子體電離層,返回艙與外界失去聯(lián)系進入“黑障區(qū)”.不久,隨著速度的降低,返回艙的信號再次出現(xiàn),到14時07分許,返回艙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qū)域安全著陸,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出艙后狀態(tài)良好.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在以7.9km/s的速度繞地球運行的30天里,以天宮二號為參照物,他們考到神舟十一號飛船是的.(填“運動”或“靜止”)
(2)電磁波信號通過高溫等離子電離層.(填“能”或“不能”)
(3)在地面上,我們每天(24小時)能夠看到一次日出,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里的航天員景海鵬和陳東每天(24小時)可以看到日出的次數(shù)為(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1次
B.2次
C.8次
D.16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測量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功率的實驗中,請按要求完成下列問題:
(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壓表正確連入如圖甲所示的實物電路中.
(2)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移至端(選填“B”或“C”).這樣操作的目是:
(3)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燈泡都不發(fā)光,且電壓表、電流表均無示數(shù).某同學用一根導線排查電路故障,當把導線的兩端分別接在A、E和A、C接線柱上,發(fā)現(xiàn)燈泡兩次都發(fā)光且電壓表均有示數(shù).根據(jù)上述現(xiàn)象可判斷出電路的故障是
A.電流表斷路
B.電流表短路
C.滑動變阻器斷路
D.滑動變阻器短路
(4)故障排除后閉合開關,為測小燈泡的額定功率,調節(jié)變阻器使電壓表示數(shù)為2.5V,此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為A,則燈泡的額定功率是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通電螺線管中,螺線管的左端是N極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