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如圖1是小李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A是點燃的蠟燭,B是與A完全相同但未點燃的蠟燭.
①實驗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①蠟燭B,巧妙地確定了像的位置;
②實驗時應(yīng)點燃A蠟燭的目的是為了使像更清晰,實驗中拿掉B蠟燭,用白紙板放在其位置上,我們不能(選填“能”或“不能”)在白紙板上看到A蠟燭的像
(2)在“驗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某同學(xué)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進行實驗,如圖2所示.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把點燃的蠟燭放在光具座15cm刻度處,這時應(yīng)向左(選填“左”或“右”)側(cè)移動光屏,才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ㄟx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清晰的實像.(選填“實”、或“虛”)

分析 (1)①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體一側(cè)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guān)系.
②平面鏡成像時,成像物體越亮,環(huán)境越暗,物體成像越清晰;實像和虛像的重要區(qū)別:實像能用光屏承接,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當物距大于2f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處于f和2f之間.

解答 解:
(1)①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②平面鏡成像時,成像物體越亮,環(huán)境越暗,物體成像越清晰,實驗時應(yīng)點燃A蠟燭的目的是為了成燭焰清晰的像;
平面鏡成虛像,虛像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不能承接到燭焰的像.
(2)凸透鏡的焦距f=10cm,蠟燭在15cm處時,物距等于u=50cm-15cm=35cm,大于2f,所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處于f和2f之間,即在60cm和70cm刻度之間,將光屏向左移動.
故答案為:(1)①蠟燭B;②使像更清晰;不能;(2)左;縮。粚崳

點評 (1)掌握平面鏡成像實驗中各器材選擇和操作的目的,例如為什么選擇薄透明玻璃板、為什么選擇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玻璃板為什么要豎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看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等;
(2)此題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考查了實驗器材的放置和調(diào)節(jié),同時考查了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yīng)用,要熟練掌握凸透鏡成像特點與物距之間的關(guān)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濟南軌道交通取得新進展,目前已基本確定的項目包括R1線、R2線一期工程(小高莊至郭店段)和R3線一期工程(龍洞至新東站段),線路總長80.6公里,總投資約437億元.其中:R1線長26.4公里,R2線一期工程(小高莊至郭店段)長35.2公里,R3線一期工程(龍洞至新東站段)長19公里.這三條軌道交通線擬2018年建成.近期啟動的R1線長26.4公里,設(shè)車站9座,投資約120億元.計劃采用的地鐵機車,最高時速為80km/h,機車質(zhì)量大約為30噸,機車的最大牽引力約為104N.試求:(若除不盡,計算結(jié)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即可)
(1)若地鐵列車以最高時速沿R1線行駛,單程直達耗時多少?
(2)假設(shè)這段時間內(nèi)牽引機車一直是在最大牽引力作用下工作,則牽引機車做功多少?
(3)已知該機車與軌道的接觸面積約為0.05m2,則該機車在平直軌道上空載運行時,對軌道的壓強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學(xué)習物理的過程中離不開測量.測量長度時,需要使用的測量儀器是刻度尺;測量質(zhì)量時,需要使用的測量儀器是天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如圖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重500N的物體在10s內(nèi)勻速上升了1m.已知拉繩子的力F為300N,則提升重物的過程中,拉力F的功率是60W.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一臺單缸四沖程汽油機,飛輪轉(zhuǎn)速是2400r/min,該汽油機每秒做功20 次.太陽能清潔無污染,是人類能源的寶庫,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研發(fā)太陽能汽車已是當今發(fā)展的趨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小明同學(xué)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
(1)實驗中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而不用平面鏡,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實驗時,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等大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眼睛應(yīng)在玻璃板放有蠟燭A(選填“A”或“B”)的一側(cè)觀察,直至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物和像的大小相等;
(3)當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蠟燭A的像不變(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4)若將玻璃板傾斜一定角度,則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蠟燭A的像與蠟燭B不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5km/s,手機是通過電磁波來傳遞信息的;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上海夏天的早晨,自來水龍頭里流出的水溫度最接近(  )
A.0℃B.10℃C.20℃D.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小明星期天和同學(xué)一起到陽山碑林去玩.那是明朝時為進貢而采集石碑材料的地方.他們發(fā)現(xiàn)當時采集石料后所遺留下的一大塊長方體形的石材,十分驚訝;如此巨大的碑材運到京城該有多困難!他們想知道這塊石材的質(zhì)量究竟有多大.但沒有這樣大的測量工具,即使有也無法直接測量.他們發(fā)現(xiàn),附近有一些小塊的與碑石相同材料的石塊,你能幫他們想出一種實驗方法來解決問題嗎?說出你要的工具或儀器,寫出你的步驟,并寫出計算碑材質(zhì)量的計算公式.
(1)實驗時所需器材:天平(帶砝碼)、量筒、細線、水、卷尺.
(2)簡要的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出小石塊的質(zhì)量m;
②向量筒內(nèi)倒入適量的水,讀出它的體積V1;
③用細線拴住小石塊放入水中,讀出總體積V2
④用卷尺測出石碑的長、寬、高分別為a、b、c
⑤利用所測數(shù)據(jù),計算碑材的質(zhì)量.
(3)計算巨大的長方體形碑材質(zhì)量的表達式:m=$\frac{m}{{V}_{2}-{V}_{1}}$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