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同學利用“替代法”測量一;ㄉ椎拿芏,實驗過程如圖所示.

(1)在下列空格中填寫適當內(nèi)容.

①選擇一粒飽滿的花生米放入裝有適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發(fā)現(xiàn)花生米下沉至杯底,如圖(甲),此時花生米所受的浮力________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往杯中逐漸加鹽并攪拌,直至觀察到花生米________,隨即停止加鹽,如圖(乙)。

③取出花生米,用調(diào)好的天平測杯子和鹽水的總質(zhì)量,如圖(丙),天平的讀數(shù)為__________g。

④將玻璃杯中的鹽水全部倒入量筒,如圖(。客驳淖x數(shù)為_________________

⑤利用密度公式計算出鹽水的密度,即為花生米的密度.

(2)實驗中若加鹽過量,可進行如下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中遺漏了重要的一步,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于 懸浮在鹽水中 121.0 55ml 向燒杯加入適量清水至花生米懸浮 用天平測出倒出鹽水后的空燒杯的質(zhì)量。

【解析】①花生米放入水中受浮力重力作用,花生米下沉,說明此時花生米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

②往杯中逐漸加鹽并攪拌,鹽水的密度逐漸增大,當鹽水密度等于花生米密度時,花生米將處于懸浮狀態(tài)。

由圖丙可知,天平的讀數(shù)為m=100 g+20 g+1 g=121 g

由圖丁可知,鹽水的體積也就是液面到達的刻度為55 mL。

⑤實驗中若加鹽過量,鹽水密度大于花生米密度,花生米將漂浮在液面上,可向燒杯加入適量清水至花生米懸浮。

要計算鹽水的密度,就要測出鹽水的質(zhì)量,鹽水的質(zhì)量等于杯子和鹽水的總質(zhì)量與空燒杯的質(zhì)量之差,還必須用天平測出倒出鹽水后的空燒杯的質(zhì)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麗同學拍了一張1寸登記相后,又想拍一張2寸的登記相,攝影師應(yīng)該采取的辦法是

A. 靠近小麗,同時鏡頭往前伸 B. 靠近小麗,同時鏡頭往后縮

C. 遠離小麗,同時鏡頭往前伸 D. 遠離小麗,同時鏡頭往后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飛機起飛時,座位上的乘客相對于飛機是的,飛機產(chǎn)生的巨大轟鳴聲是通過向四周傳播形成影響機場周圍居民生活的噪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對自動感應(yīng)門很感興趣,想了解其原理.他查閱有關(guān)資料后得知,自動感應(yīng)門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感應(yīng)裝置接受到人所發(fā)出的紅外線,將門打開;另一種是感應(yīng)裝置發(fā)出微波來感知向門移動的物體,將門打開.以下設(shè)計方案能探究某自動門是哪種類型的是

A. 速度相同的兩個人分別向門靠近,觀察門的反應(yīng)

B. 人以兩種不同速度分別向門靠近,觀察門的反應(yīng)

C. 門打開后,人在門前靜止一段時間,觀察門的反應(yīng)

D. 白天和黑夜讓人向門靠近,觀察門的反應(yī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紅外線、紫外線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應(yīng)用,請各舉一例。紅外線的應(yīng)用:________;紫外線的應(yīng)用: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體積相同的木塊和鐵塊放入水中,木塊漂浮,鐵塊沉底,關(guān)于它們所受的浮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和鐵塊所受浮力一樣大
B.木塊所受浮力大
C.鐵塊所受浮力大
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原子核和核能,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原子核由中子和電子組成
B.中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C.核力做功有可能釋放出核能
D.用質(zhì)子轟擊鈾核發(fā)生裂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飛機前進時,機翼與周圍的空氣發(fā)生相對運動,當氣流迎面流過機翼時,氣流對機翼上下表面產(chǎn)生向上的壓力差,從而產(chǎn)生升力.能使圖中的飛機前進時產(chǎn)生升力的秘密在于機翼,則機翼的橫截剖面圖應(yīng)該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措施中,在人耳處減弱噪聲的是(
A.機場員工佩戴耳罩
B.高速公路兩旁設(shè)有隔音板
C.建筑工地限時工作
D.市區(qū)內(nèi)某些路段“禁鳴喇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