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同學買了一張火車時刻表,他注意到在北京和上海間往返的13次和14次特別快車的運行時刻表如下:

他了解了13次列車由北京開往上海,14次由上海開往北京.這兩次列車每天齊發(fā)一列車,自北京到上海鐵路長1455.5km,根據(jù)列車運行時刻表回答下列問題:

(1)13次列車由天津西到濟南的時間為多少?

(2)14次列車由上海駛往北京的平均速度為多少?

(3)若14次列車長為200m,中途以36km/h的速度,用了多長時間才能完全穿過長度為1600m的一個隧道?

【答案】(1)13次列車由天津西到濟南的時間為3h55min;

(2)14次列車由上海駛往北京的平均速度為82km/h;

(3)14次列車長為200m,中途以10m/s的速度,用了180s才能完全穿過長度為1600m的一個隧道.

【解析】

試題分析:(1)13次列車由天津西發(fā)車的時間與到達濟南的時間差就是列車的運行時間;

(2)已知北京至上海的路程s,求出14列車由上海到北京的運行時間t,由公式v=可以求出火車的平均速度;

(3)列車完全通過隧道的路程是隧道長度與火車長度之和,由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可求出火車完全通過隧道的時間.

解:(1)由表知13次列車16:16從天津西出發(fā),20:11到達濟南,

所以火車的運行時間:

t=20h11min﹣16h16min=3h55min;

(2)北京與上海間的路程s=1455.5km,

14次列車15:45由上海出發(fā),第二天9:30到達北京,則它的運行時間:

t′=24h00min﹣15h45min+9h30min=17h45min=17.75h,

則火車的平均速度:

v==≈82km/h;

(3)火車完全通過隧道的路程:

s″=s隧道+s火車=1600m+200m=1800m,

36km/h=10m/s,

火車完全通過隧道的時間:

t″===180s.

答:(1)13次列車由天津西到濟南的時間為3h55min;

(2)14次列車由上海駛往北京的平均速度為82km/h;

(3)14次列車長為200m,中途以10m/s的速度,用了180s才能完全穿過長度為1600m的一個隧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紅站在學校大廳衣冠鏡前2m的地方,像到小紅的距離為 _m;小紅發(fā)現(xiàn)衣領(lǐng)處有一點污漬,便走近鏡子,鏡中的像將_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由于大廳內(nèi)光線較暗,為了幫助小紅看清衣領(lǐng)上的污漬,小明應(yīng)將光源照向 選填衣領(lǐng)”或平面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水杯后放置一個小泥娃,透過水杯觀察小泥娃的圖象.改變泥娃與水杯的距離,下面是關(guān)于我們所能看到的像的特點,其中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當泥娃比較靠近水杯時,可能看到泥娃變高又變粗的像

B.當泥娃離水杯足夠遠時,可能看到泥娃上下倒立又變高的像

C.當泥娃離水杯一定距離時,可能無論人眼在什么位置都看不清泥娃的像

D.只要是人眼透過水杯看到的泥娃的像一定是虛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好聲音》是一檔大型勵志專業(yè)音樂評論節(jié)目,深受觀眾歡迎和喜愛。在節(jié)目中常常聽到導(dǎo)師們說:某某某,你的聲音有很強的辨識度,我很喜歡!边@里所說的辨識度”主要是指選手唱歌時聲音的

A音調(diào)

B響度

C音色

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夏在研究口琴的發(fā)聲原理時,拆掉了口琴外殼,發(fā)現(xiàn)在氣孔邊分布著長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銅片(如圖所示).吹口琴時,在氣流的沖擊下,銅片振動,發(fā)出聲音.對不同氣孔吹氣,改變了聲音的 ;在同一氣孔處用不同的力度吹氣,改變了聲音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小柯將一塊厚度為0.5cm的玻璃板(P、Q兩個平面都是可以作為平面鏡使用,如圖甲)豎直架在水平臺板上面,再取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蠟燭B,分別豎直置于玻璃板兩側(cè),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實驗.

(1)在實驗中,小柯透過玻璃板看到了蠟燭A的2個清晰的像,他用未點燃的蠟燭B找到了這兩個像,分別位于右圖中的A′和A處,其中A′處的像是蠟燭A通過玻璃板的 (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在A′處都放了一張白紙做光屏,結(jié)果白紙上 (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

物距U(cm)

5.0

6.0

7.0

8.0

像距V(cm)

4.5

5.5

6.5

7.5

(3)小柯按照圖中的測量方法,改變蠟燭A的位置,認真測量并記錄了一些數(shù)據(jù):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結(jié)論,你認為他的測量錯誤是: .(填“物距U”或“像距V”)

(4)小柯吸取了經(jīng)驗教訓,重新選擇了一塊 (填“薄”或“厚”)的玻璃板進行了實驗.

(5)此實驗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巧妙地解決了 不易確定的問題,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選填“控制變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6)小柯在實驗過程中,讓玻璃板沿OO′軸(如圖乙玻璃板與桌面的接觸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動,結(jié)果他發(fā)現(xiàn)鏡中的像相對于A 移動(選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將玻璃板繞OO′軸轉(zhuǎn)向自己,發(fā)現(xiàn)鏡中的像 (選填“轉(zhuǎn)向自己”、“轉(zhuǎn)離自己”或“不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楊明同學用卷尺測量得到另一個同學陳祥的身高為1.623 ______(填上合適單位) ,在這個數(shù)據(jù)中估計值為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玻璃魚缸內(nèi)養(yǎng)有金魚,若輕輕地敲擊魚缸邊緣,則會看到魚被嚇走,此時魚接收到聲信號的主要途徑是( 。

A. - B. 空氣--

C. 魚缸-- D. 空氣-魚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1)某同學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上隨意固定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沿光具座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始終得不到燭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2)重新調(diào)整后,將蠟燭、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圖所示,移動光屏后得到燭焰清晰、完整的像,該像是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的實像.

3)接下來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將凸透鏡像蠟燭方向移動,光屏上再次出現(xiàn)了一個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的清晰實像,與這種成像原理一致的光學儀器是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