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小軍和小虹用燒杯、溫度計等器材研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請你幫他們回答.
(1)水快要燒開時,小軍開始用溫度計測水溫,直到水燒開以后,小軍將記錄數據畫成圖象進行分析(如圖所示),線段______表示水在沸騰.如果小軍用紙盒代替燒杯來燒水,紙盒______燃燒(填“會”或“不會”),這是因為______.
(2)到B點不再加熱,水還能沸騰嗎?為什么?
(3)用水壺將水燒開時,他們發(fā)現(xiàn)有“白汽”不斷產生,但通過進一步的仔細觀察卻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白汽”的位置總是與壺嘴有一段距離,而在壺嘴口卻什么也看不見.請你解釋上面兩個現(xiàn)象.
(4)在實驗中,小軍在燒杯上蓋上一個厚紙蓋兒,會發(fā)現(xiàn)水的沸點升高了,這是為什么呢?小虹查閱資料得知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沸點降低.燒杯蓋上厚紙蓋兒燒水,使得杯內氣壓增大,所以沸點升高了.但在海拔6km的高山上,水的沸點只有80℃,在幾萬米的高空中,水的沸點居然只有11℃-18℃,所以在高山上會出現(xiàn)“開水不燙手,雞蛋煮不熟,開水不消毒”的現(xiàn)象.假如你到了高山上,你能想辦法將雞蛋煮熟嗎?說出你的理由.
(5)做完燒水實驗后,小虹進一步想:將沸水自然冷卻溫度會隨時間如何變化呢?小虹這種思維方式是利用了______法.下表是他們的實驗數據記錄:
時間t/min0510152535455565
溫度t/℃1007155453528242222
請在下面坐標圖中通過描點畫出上述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實驗中燒杯裝了500mL的水,則這些水從第5min到第45min放出了______J的熱量.
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兩種方法供你選擇:
①先將滾燙的熱茶冷卻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將一匙冷牛奶加進滾燙的熱茶中,然后冷卻5min.你認為方法______的冷卻效果較好.

解:(1)用紙鍋燒水時,紙鍋、水開始吸熱溫度升高,當水達到沸點時,吸熱開始沸騰,但溫度保持不變,所以線段AB就表示水在沸騰,由于水的沸點遠低于紙的著火點,所以紙鍋不會燃燒.
故答案為:AB;不會;水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不會上升,達不到紙的著火點
(2)因為液體的沸騰必須滿足兩個要求:一是溫度達到沸點,二是能夠不斷的吸熱,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如果到B點不再加熱,盡管到了沸點,但無法吸熱,所以水不能沸騰.
故答案為:不能,因為液體沸騰是吸熱過程.
(3)水燒開是汽化現(xiàn)象,從壺嘴噴出的水蒸氣離壺嘴越近越熱,沒有發(fā)生液化,所以看不到“白汽”;離壺嘴較遠的水蒸氣溫度迅速降低,液化成了小水滴,即變成“白汽”.
(4)海拔幾千米的高山上煮雞蛋,水沸騰了很長時間雞蛋還是不熟,這是因為海拔高度越高,氣壓越低,氣壓低,沸點降低,所以不易把雞蛋煮熟,唯一的辦法是提高沸點,提高沸點要采取的措施是增大鍋內的氣壓,例如用密封性好的鍋煮雞蛋即可.
故答案為:用密封性好的鍋煮雞蛋,因為氣壓增大,水沸點升高.
(5)本題是研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而小虹卻想研究:將沸水自然冷卻溫度會隨時間如何變化,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fā)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樹立新思想,創(chuàng)立新形象.小虹這種思維方式是利用了逆向思維.
m水=ρV=1.0×103kg/m3×500×10-6m3=0.5kg,
Q=cm△t=4.2×103J/(kg?℃)×0.5kg×(71℃-24℃)=9.87×104J,
利用描點法畫出表格中各數據的坐標點,再用圓滑的曲線連接;如下圖所示

①由圖象可以看出,水在自然冷卻的過程中溫度在降低,而且開始時溫度降低很快,后來溫度降低很慢,所以采用第①種辦法效果更好.
故答案為:逆向思考;9.87×104;①.
分析:(1)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水沸騰時的特點:繼續(xù)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同時要掌握水的沸點: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物體要燃燒首先要達到物體的著火點.
(2)液體的沸騰必須滿足兩個要求:一是溫度達到沸點,二是能夠不斷的吸熱,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3)知道物態(tài)變化中的液化現(xiàn)象,液化是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
(4)要解答本題需掌握:高山上氣壓較低,所以液體的沸點較低,水不到100℃就開始沸騰了.而將雞蛋煮熟需要使雞蛋達到100℃以上,所以唯一的辦法是提高沸點,提高沸點要采取的措施是增大鍋內的氣壓.
(5)此題是研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而小虹進一步想:將沸水自然冷卻溫度會隨時間如何變化,這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
注意觀察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溫度,找出對應的點,再連線即可;
根據水的體積求出水的質量,然后利用利用公式Q=cm△t計算水放出的熱量.
根據水在自然冷卻的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來判斷第二問.
點評:正確理解函數圖象橫縱坐標表示的意義是解決本題的關鍵,此題還考查了沸點和氣壓的關系,此題用紙鍋燒水實驗考查了水沸騰時的特點即吸熱,溫度不變.解決此題主要抓住兩點:①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②水的沸點低于紙的著火點.并且考查了吸收熱量公式的Q=cm(t-t0)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在物理課外小組活動時,老師拿來了外觀上沒有什么差別的兩杯液體,并且告訴小明和小麗,兩杯液體分別是清水和鹽水,不能用嘴嘗,讓小明和小麗把它們區(qū)分開.
小麗在實驗室借來了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一個量筒和一臺沒有砝碼的天平.小明則借來了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鉤碼,一個燒杯.
(1)請你根據小明和小麗所準備的器材,設想出他們要采用的方法:
小麗的方法:(簡述操作過程)
用量筒量出相同體積的水和鹽水,分別倒入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再將兩個燒杯放在天平左右兩盤,質量大的為鹽水
用量筒量出相同體積的水和鹽水,分別倒入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再將兩個燒杯放在天平左右兩盤,質量大的為鹽水

小明的方法:(簡述操作過程)
將鉤碼分別浸沒在水和鹽水中,用測力計分別測出拉力,拉力大的為水
將鉤碼分別浸沒在水和鹽水中,用測力計分別測出拉力,拉力大的為水

通過實驗認識了浮力后,小軍和小民班的同學在老師的引導下,繼續(xù)對“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進行了實驗探究.
首先,他們對“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進行了猜想,在老師的幫助下將同學們的猜想歸納如下: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
(2)小軍所在組的同學為了驗證猜想1和猜想2,選用了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的三個圓柱形物體A、B、C并測出了它們的重分別為4N、4.5N和5N,然后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①比較圖中序號為a、b、c的三次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浮力的大小與
物體的質量無關
物體的質量無關

②比較圖中序號為
a
a
d
d
、
e
e
的三次實驗可以得出結論: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液體的密度越大,同一物體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猜想3是小民所在組的同學提出的,請你舉出一個生活中的實例來支持他們的猜想.
在水下提升打撈的物體時,在物體未到達水面之前時,施加的拉力保持不變
在水下提升打撈的物體時,在物體未到達水面之前時,施加的拉力保持不變

(4)小民所在組的同學為了驗證猜想3,選用了與小軍所在組相同的圓柱形物體A,進行了f圖所示的實驗,得到的實驗數據如下表:
物體A:底面積20cm2、高5cm的圓柱體,液體:酒精
實驗序號 1 2 3 4 5
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h/cm 1 3 5 7 9
受到的浮力F/N 0.2 0.5 0.8 0.8 0.8
分析上表中的實驗數據,得到的實驗結論是:
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無關,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無關,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之后,他們在與其他組同學交流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引導下繼續(xù)進行著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軍和小虹用燒杯、溫度計等器材研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請你幫他們回答.
(1)水快要燒開時,小軍開始用溫度計測水溫,直到水燒開以后,小軍將記錄數據畫成圖象進行分析(如圖所示),線段
AB
AB
表示水在沸騰.如果小軍用紙盒代替燒杯來燒水,紙盒
不會
不會
燃燒(填“會”或“不會”),這是因為
水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不會上升,達不到紙的著火點
水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不會上升,達不到紙的著火點

(2)到B點不再加熱,水還能沸騰嗎?為什么?
(3)用水壺將水燒開時,他們發(fā)現(xiàn)有“白汽”不斷產生,但通過進一步的仔細觀察卻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白汽”的位置總是與壺嘴有一段距離,而在壺嘴口卻什么也看不見.請你解釋上面兩個現(xiàn)象.
(4)在實驗中,小軍在燒杯上蓋上一個厚紙蓋兒,會發(fā)現(xiàn)水的沸點升高了,這是為什么呢?小虹查閱資料得知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沸點降低.燒杯蓋上厚紙蓋兒燒水,使得杯內氣壓增大,所以沸點升高了.但在海拔6km的高山上,水的沸點只有80℃,在幾萬米的高空中,水的沸點居然只有11℃-18℃,所以在高山上會出現(xiàn)“開水不燙手,雞蛋煮不熟,開水不消毒”的現(xiàn)象.假如你到了高山上,你能想辦法將雞蛋煮熟嗎?說出你的理由.
(5)做完燒水實驗后,小虹進一步想:將沸水自然冷卻溫度會隨時間如何變化呢?小虹這種思維方式是利用了
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
法.下表是他們的實驗數據記錄:
時間t/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溫度t/℃ 100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請在下面坐標圖中通過描點畫出上述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實驗中燒杯裝了500mL的水,則這些水從第5min到第45min放出了
9.87×104
9.87×104
J的熱量.
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兩種方法供你選擇:
①先將滾燙的熱茶冷卻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將一匙冷牛奶加進滾燙的熱茶中,然后冷卻5min.你認為方法
的冷卻效果較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0117 模擬題 題型:探究題

小軍和小虹用燒杯、溫度計等器材研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請你幫他們回答。
(1)水快要燒開時,小軍開始用溫度計測水溫,直到水燒開以后,小軍將記錄數據畫成圖象進行分析(如下圖所示),線段_______表示水在沸騰。如果小軍用紙盒代替燒杯來燒水,紙盒_______燃燒(填“會”或“不會”),這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到B點不再加熱,水還能沸騰嗎?為什么?
(3)用水壺將水燒開時,他們發(fā)現(xiàn)有“白汽”不斷產生,但通過進一步的仔細觀察卻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白汽”的位置總是與壺嘴有一段距離,而在壺嘴口卻什么也看不見。請你解釋上面兩個現(xiàn)象。
(4)在實驗中,小軍在燒杯上蓋上一個厚紙蓋兒,會發(fā)現(xiàn)水的沸點升高了,這是為什么呢?小虹查閱資料得知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沸點降低。燒杯蓋上厚紙蓋兒燒水,使得杯內氣壓增大,所以沸點升高了。但在海拔6 km的高山上,水的沸點只有80 ℃,在幾萬米的高空中,水的沸點居然只有11 ℃-18 ℃,所以在高山上會出現(xiàn)“開水不燙手,雞蛋煮不熟,開水不消毒”的現(xiàn)象。假如你到了高山上,你能想辦法將雞蛋煮熟嗎?說出你的理由。
(5)做完燒水實驗后,小虹進一步想:將沸水自然冷卻溫度會隨時間如何變化呢?小虹這種思維方式是利用了_______法。下表是他們的實驗數據記錄:
請在下面坐標圖中通過描點畫出上述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實驗中燒杯裝了500 mL的水,則這些水從第5 min到第45 min放出了_______J的熱量。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兩種方法供你選擇:
①先將滾燙的熱茶冷卻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將一匙冷牛奶加進滾燙的熱茶中,然后冷卻5 min。你認為方法_______的冷卻效果較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09年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龍船中學中考物理模擬試卷(三)(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小軍和小虹用燒杯、溫度計等器材研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請你幫他們回答.
(1)水快要燒開時,小軍開始用溫度計測水溫,直到水燒開以后,小軍將記錄數據畫成圖象進行分析(如圖所示),線段______表示水在沸騰.如果小軍用紙盒代替燒杯來燒水,紙盒______燃燒(填“會”或“不會”),這是因為______.
(2)到B點不再加熱,水還能沸騰嗎?為什么?
(3)用水壺將水燒開時,他們發(fā)現(xiàn)有“白汽”不斷產生,但通過進一步的仔細觀察卻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白汽”的位置總是與壺嘴有一段距離,而在壺嘴口卻什么也看不見.請你解釋上面兩個現(xiàn)象.
(4)在實驗中,小軍在燒杯上蓋上一個厚紙蓋兒,會發(fā)現(xiàn)水的沸點升高了,這是為什么呢?小虹查閱資料得知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沸點降低.燒杯蓋上厚紙蓋兒燒水,使得杯內氣壓增大,所以沸點升高了.但在海拔6km的高山上,水的沸點只有80℃,在幾萬米的高空中,水的沸點居然只有11℃-18℃,所以在高山上會出現(xiàn)“開水不燙手,雞蛋煮不熟,開水不消毒”的現(xiàn)象.假如你到了高山上,你能想辦法將雞蛋煮熟嗎?說出你的理由.
(5)做完燒水實驗后,小虹進一步想:將沸水自然冷卻溫度會隨時間如何變化呢?小虹這種思維方式是利用了______法.下表是他們的實驗數據記錄:
時間t/min510152535455565
溫度t/℃1007155453528242222
請在下面坐標圖中通過描點畫出上述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實驗中燒杯裝了500mL的水,則這些水從第5min到第45min放出了______J的熱量.
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兩種方法供你選擇:
①先將滾燙的熱茶冷卻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將一匙冷牛奶加進滾燙的熱茶中,然后冷卻5min.你認為方法______的冷卻效果較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