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小紅同學在研究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大小的關系實驗時,得到如下數據:
拉力的大小F/N | 0 | 3 | 6 | 9 | 12 | 15 |
彈簧的長度L/cm | 15 | 16.5 | 18 | 19.5 | 21 | 23 |
彈簧的伸長ΔL/cm | 0 | 1.5 | 3 | 4.5 | 8 |
(1)表格內缺少的數據應是_______ 。
(2)根據表中數據可判斷,當所加拉力為5N時,彈簧的長度應為_______ ;
(3)測量結束后,如何根據實驗數據判斷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大小”是否成正比?你認為下列方法可行的有______(填字母)
A.作出F-△L圖象,若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說明二者成正比
B.計算拉力F和△L的比值,若為一定值,則說明二者成正比
C.每當拉力F增加3N時,彈簧的伸長量△L相應增加1.5 cm,則說明二者成正比
D.當拉力F變?yōu)樵瓉淼?/span>n倍時,伸長量△L也總是變?yōu)樵瓉淼?/span>n倍,則說明二者成正比
(4)在彈性限度范圍內,彈簧的伸長△L與所受拉力F的關系可寫成△L = F/k,則此處k=________ 。
【答案】6 17.5 ABCD 2N/cm
【解析】
(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當拉力每次增大3N時,彈簧就伸長1.5cm,故空格處的數據為6cm;
(2)拉力每次增大3N時,彈簧就伸長1.5cm,故拉力增大1N時,彈簧伸長0.5cm,當所加拉力為5N時,彈簧伸長5×0.5cm=2.5cm,故彈簧的長為2.5cm+15cm=17.5cm;
(3)A.“伸長量”與所受“拉力大小”成正比時,F△L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故A正確;
B.當拉力F和伸長量△L的比值為一定值,則說明二者成正比,故B正確;
C.拉力F增加3N時,彈簧的伸長量△L相應增加1.5cm,就說明二者成正比,故C正確;
D.當拉力F變?yōu)樵瓉淼?/span>n倍時,伸長量△L也總是變?yōu)樵瓉淼?/span>n倍,則說明二者成正比,故D正確。
(4)在彈性限度范圍內,當彈簧的伸長量△L為1.5cm時,拉力的大小為3N,則△L=,帶入數據:1.5cm=
,則k=
=2N/cm。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根據測得的數據得到了物距u跟像距v之間關系的圖象,如圖所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20cm
B.當u=15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
C.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5cm處移動到30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
D.當u=25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十一假期小菲一家到南京自駕旅游,下圖是她在高速公路上某處看到的交通標志牌。
(1) 說出左側(小客車道)指示牌上的“120”、“100”表示什么含義?
(2) 若此處距南京的高速出口還有80km,在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情況下,求她家小汽車從此處到達南京出口的最短時間需要多少分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材料一: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fā)現了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
材料二:1825年,瑞士物理學家科拉頓做了如下實驗:他將一個能反映微小變化的電流表,通過導線與螺旋線圈串聯成閉合電路,并將螺旋線圈和電流表分別放置在兩個相連的房間,如圖。他將一個條形磁鐵插入螺旋線圈內,同時跑到另一個房間里,觀察電流表的指針是否偏轉。進行多次實驗,他都沒有發(fā)現電流表指針發(fā)生偏轉。
材料三: 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用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里切割磁感線的時候,發(fā)現導體中產生電流,從而實現了利用磁場獲得電流的愿望。
(1)進行奧斯特實驗時,在靜止的小磁針上方,分別用圖甲和乙兩種方式放置一根導線。當導線通電時,小磁針發(fā)生明顯偏轉的是_______(選填“甲”或“乙”)。
(2)科拉頓、法拉第等物理學家相繼進行如材料所說的實驗研究,是基于_____________的科學猜想。
(3)科拉頓的實驗中,_______(選填“已經”或“沒有”)滿足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要使他能觀察到電流表指針偏轉,你提出的一種改進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是小華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
(1)小華將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計)兩端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___________,并通過調整___________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2)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小卡片轉過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___(能/不 能)平衡,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在圖甲所示情況下,小華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
(4)小紅同學也對同一問題進行了探究,但他在左右支架上裝配兩個滑輪時沒有安裝成相同高度(如圖乙所示),你認為能否用小紅的裝置進行實驗_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
(5)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小明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同學們認為小華的實驗優(yōu)于小明的實驗.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A.減少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B.小卡片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材料
C.容易讓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從南京到上海的K1158次快速列車的運行時刻表如表1所示,從南京到上海的G7013次高速動車時刻表如表2所示。
表1:
表2:
(1)由南京到上海,乘坐G7013次高速動車比K1158次快速列車節(jié)省的時間為多少?
(2)求G7013次高速動車由南京開往上海的平均速度。
(3)求G7013次高速動車由南京開往蘇州和蘇州開往上海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文在中考體育考試中參加50m測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小文鞋底有清晰的花紋是為了減小與跑道之間的摩擦
B. 小文跑到終點不能馬上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慣性的作用
C. 終點計時員應該聽到起點發(fā)令員的槍聲開始計時
D. 小文的測試成績?yōu)?.2s,則他的平均速度為25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探究電流跟電阻的關系.已知電源電壓為6V且保持不變,實驗用到的電阻阻值分別為5Ω、10Ω、15Ω、20Ω、25Ω.
(1)請根據圖甲將圖乙所示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導線不允許交叉).
(2)實驗中多次改變R的阻值,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示數保持不變,記下電流表的示數,得到如圖丙所示的電流I隨電阻R變化的圖象.
①由圖象可以得出結論:電壓一定時, .
②上述實驗中,小明用5Ω的電阻做完實驗后,接下來的操作是 ,然后將10Ω的電阻接入電路,閉合開關,移動滑片,使電壓表示數為 V時,讀出電流表的示數.
(3)為完成整個實驗,應該選取最大阻值不小于 Ω的滑動變阻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兩相交平面鏡a、b之間有一發(fā)光點S,如圖所示.試畫出由S發(fā)出的一條光線,分別經a、b兩鏡面各反射一次后,使它仍回到S點.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