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甲、乙兩人同時從同一起跑線出發(fā),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他們的位置如圖所示,圖中能正確反映兩人運動距離與時間關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由題干中的圖象可知:乙比甲運動的速度大.
A、圖象表示,隨著時間的增長,運動的路程是不變的,表示甲乙是靜止的,故A選項不符合題意;
B、圖象表示,隨著時間的增長,運動的路程是不變的,表示甲乙是靜止的,故B選項不符合題意;
C、在橫軸上找一點,表示時間相等;做縱軸的平行線,可以發(fā)現(xiàn)甲的運動路程長,說明了甲運動快,故C選項不符合題意;
D、運用上面的方法,可以發(fā)現(xiàn):在相同的時間內,乙的運動路程長,速度大,故D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D.
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路程和時間的圖象就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由此可知A和B都是錯誤的;
由題干中的圖可知:甲和乙同時同向運動,相同的時間內,乙運動的路程長,乙的運動速度就大;我們可以在C和D的圖象中,找出相同的時間,看誰運動的路程長,從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確圖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正方體木塊、水平長木板、砝碼等器材“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

(1)如圖甲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在水平長木板上做 運動,根據 的知識可知,這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2)小明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木塊進行了圖甲、乙所示的實驗操作,記錄數據為表中1、2,由此得到的結論是 ;
(3)

實驗序號

接觸面

壓力/N

滑動摩擦力/N

1

木塊的正面與木板

2.0

0.4

2

木塊的正面與木板

2.5

0.5

3

木塊的側面與木板

2.0

0.6

(3)表中第1和3兩次實驗中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不同的可能原因是( )
A.兩次拉動速度不同
B.兩次木塊對木板的壓強不同
C.木塊正面和側面的接觸面積不同
D.木塊正面和側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4)采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時,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示數不穩(wěn)定,很難讀數,其原因是 .為解決上述問題,小麗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用圖丙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解決了上述問題,這是因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理量的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A. 人的正常體溫約為23℃ B. 教室門的寬約為1dm

C. 一名中學生質量約為50kg D. 中學生百米成績約為5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3 陽光燦爛的日子,行走在綠樹成蔭的街道上,常常見到地上有一些圓形的光斑,這些光斑是(

A.樹葉的影子 B.樹葉的實像 C.太陽的虛像 D.太陽的實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冷天在浴室里洗熱水澡時,浴室鏡面模糊的原因是( )

A. 水發(fā)生汽化 B. 水蒸氣發(fā)生液化 C. 水發(fā)生凝固 D. 水蒸氣發(fā)生凝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發(fā)射的世界首個量子衛(wèi)星取名墨子號,墨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在兩千多年前他就設計了小孔成像實驗,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選填)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恒為6V,L1標有“6V 7.2W”的字樣,L2標有“6V 3.6W”的字樣,忽略溫度對燈絲電阻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僅閉合S1S3,L1亮、L2不亮

B. 僅閉合S2S3,電流表讀數為0.6A

C. 僅閉合S1S2,電路消耗的總功率為10.8W

D. 僅閉合S2,電路總電阻為1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一款國產品牌汽車,車內裝有先進的倒車雷達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是利用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工作的;汽車前方的擋風玻璃是傾斜的,目的是為了使車內物體所成的 (選填“實“或”虛“)像位于玻璃的上方,避免司機產生錯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物理興趣小組的幾位同學在探究“影響物體重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如圖。

1甲同學認為物體的重力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他的依據是__________。

2實驗測量的數據如下表,請你在方格紙中作出關于Gm的關系圖像.

3最后他們分析得出:物體的重力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