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為了模擬研究汽車超載和超速帶來的安全隱患,小明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探究實驗:將A、B、C三個小球先后從同一裝置高分別為hA、hB、hC的位置滾下(mA=mB<mC,hA=hC>hB),推動小木塊運動一段距離后靜止.請你根據生活經驗和所學的物理探究方法,對以下問題進行判斷:

(1)用來研究超載安全隱患時,我們應選擇 兩個圖所示實驗進行比較.

(2)用來研究超速安全隱患時,我們應選擇 兩個圖所示實驗進行比較.

(3)實驗中讓靜止的小球從斜面滾下,觀察木塊被推動的距離.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的設計思路是采用轉換法,用木塊移動的距離來表示動能的大小

B.該實驗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變量法,如分別控制小球滾下的高度、小球的質量等

C.在實驗器材的選擇時,可以不考慮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木塊的質量和軟硬等因素

D.實驗過程中,讓同一小球從不同高度落下,目的是為了讓小球獲得不同的運動速度.

【答案】(1)甲;丙;(2)甲;乙;(3)C.

【解析】解:

(1)超載是指汽車的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選擇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等、質量不同的AC小球,故選擇甲、乙兩個圖所示實驗進行比較;

(2)超速是指汽車的質量一定,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選擇質量相等到達水平面速度不同的AB小球;故選擇甲、乙兩個圖所示實驗進行比較;

(3)A、球的動能是從木塊被推出的距離看出的,這里采用了轉換法的思想,故該選項說法正確;

B、球的動能與質量和速度都有關系,研究與質量的關系控制小球滾下的高度相同,研究與速度的關系,控制小球的質量相等;故該選項說法正確;

C、斜面的光滑程度影響小球滾下的速度,木塊的質量和軟硬影響碰撞的程度,所以在實驗器材的選擇時,應考慮斜面的光滑程度,木塊的質量和軟硬等因素,故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球滾到水平面上時獲得的速度與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關,同一小球從不同高度落下,目的是為了讓小球在斜面上獲得不同的運動速度,故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1)甲;丙;(2)甲;乙;(3)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品中,通常情況下屬于導體的是

A. 玻璃杯 B. 塑料勺 C. 鐵鍋 D. 陶瓷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使其運動,下列操作能使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增大的是(

A.增大木塊的拉力 B.改變木塊運動方向

C.在木塊上加砝碼 D.使木塊的速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轎車已逐漸進入百姓家庭,轎車的外形類似于飛機的機翼。則轎車在快速行駛過程中,車子上方空氣的流速____車子下方空氣的流速,因而車子上方氣體的壓強___車子下方氣體的壓強,從而使得轎車對地面的壓力____車的重力(均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物理課上,小明探究了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guī)律,他還想知道并聯電路中的電壓有什么規(guī)律,于是在課后請你和他合作進行了以下探究:

(1)設計實驗:如圖甲為兩個燈泡并聯的電路圖,用電壓表分別測量兩個燈泡L1、L2以及電源兩端的電壓,請在圖上添加測電壓的電壓表.

(2)進行實驗:按照電路圖甲連接電路,電路連接正確后進行實驗,小明分別測出燈L1、L2以及電源兩端的電壓,電壓表示數相同,如圖乙所示,其值為 V.

(3)實驗結論:并聯電路中的電壓規(guī)律為:

(4)實驗評估:上述實驗中,小明只進行了一次測量,得出的結論偶然性的機會很大.為了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你將建議小明怎樣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側著瓶子倒酒比豎著倒酒容易些,其中的奧秘是什么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人做勻速直線運動,他們通過的路程之比是2: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如果他們的速度相等,則所用的時間之比是1:2

B.如果他們所用的時間相等,則他們的速度之比是1:2

C.如果他們的速度之比是1:3,則他們所用的時間之比是6:1

D.如果所用的時間之比是1:3,則他們的速度之比是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建造三峽水電站主要是利用水的什么能來發(fā)電( )

A.機械能 B.化學能 C.熱能 D.原子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打掃房間時,小剛用干綢布擦穿衣鏡,發(fā)現擦過的鏡面很容易粘上細小絨毛.這是因為他擦過的鏡面因 而帶了電,帶電體有 的性質,所以絨毛被吸在鏡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