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每個鉤碼重為1.0N.
(1)安裝好杠桿后,小明發(fā)現(xiàn)杠桿位置如圖甲所示,小明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側(cè)調(diào)節(jié),以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調(diào)好平衡后,小明杠桿左側(cè)的A點掛上如圖乙所示的鉤碼,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豎直向下拉,使杠桿水平位置平衡,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4N;若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左下方,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測力計的讀數(shù)將增大(增大/減小/不變).
(3)接著小明提出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圖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在杠桿C點處掛上3個鉤碼,用彈簧測力計在D點處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動力F1,動力臂為L1,鉤碼重力為阻力F2,阻力臂為L2.請幫助小明分析:F1 L1>F2 L2(>/</=),其原因主要是杠桿自重的影響.

分析 (1)在調(diào)節(jié)杠桿平衡時,哪端高將平衡螺母向哪端調(diào)節(jié);
(2)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求出B點的力;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動力臂減小,動力增大.
(3)圖丙中,支點位于動力和阻力的右側(cè),彈簧測力計不但提了鉤碼,而且還提了杠桿,杠桿的重力對杠桿轉(zhuǎn)動產(chǎn)生了影響.

解答 解:(1)若杠桿右端低左端高,說明右端的重力偏大,則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一個鉤碼的重是1N,設杠桿一個小格是L,
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3N×4L=FB×3L,
則FB=4N,
如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左下方,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減小,動力要增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才能使杠桿仍然水平平衡;
(3)圖丙中,杠桿的重心不在支點上,杠桿自身的重力對杠桿轉(zhuǎn)動產(chǎn)生了影響,導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桿平衡條件計算出來的數(shù)值偏大.
故答案為:(1)左;(2)4;增大;(3)>;杠桿自重的影響.

點評 本題考查了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從原理到實際操作、實驗方法、數(shù)據(jù)分析等,考查較為全面,是我們應該掌握的重點實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2017年3月18日至4月10日,新野縣津灣桃花文化節(jié)暨新野郁金香文化節(jié),吸引了八方來賓,每天游客達數(shù)萬人,交警部門全力配合,嚴查了司機開車不系安全帶、超速等問題.對于系安全帶的理由,你認為正確的是( 。
A.系安全帶是為了減小汽車的慣性
B.系安全帶是為了增大汽車的慣性
C.系安全帶是為了減小車內(nèi)人員的慣性
D.系安全帶可減小因汽車突然減速造成的人員傷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如圖所示是小綱同學用器材:海綿、小凳、砝碼,探究“壓力作用效果”的實驗.
(1)該實驗通過觀察海綿凹陷程度來判斷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從甲乙兩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小綱同學設計的思路是:保持受力面積不變,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有關.
(3)從乙、丙兩圖可初步得出: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4)壓力的作用效果可用物理量壓強表示.此實驗所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液化天然氣是天然氣經(jīng)壓縮、冷卻至其沸點(-161.5℃)溫度后液化(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變成液體;如果1m3的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8.4×107J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要把水從20℃提高到100℃,水的質(zhì)量最多是250kg.[已知c=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如圖是表示甲、乙兩種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關系”的圖象.由圖可知,物質(zhì)甲的密度比較大.用這兩種物質(zhì)分別做成A、B兩個質(zhì)量相等的實心正方體,把它們放在水平地面上,A、B兩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pA:pB=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漫反射現(xiàn)象中,光的傳播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線與平面鏡成30°角入射到平面鏡上,則反射角為30°
C.光的色散現(xiàn)象說明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D.凸透鏡所成的實像一定是放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智能手機上已普遍使用電阻接觸屏.如圖在豎直方向上觸摸屏相當于一根電阻絲,觸摸P 點時電阻絲被分為上、下兩部分.電阻分別為R1、R2電源電壓不變,當觸摸點在豎直方向移動時,若測得R1兩端電壓減小,則R2阻值增大,觸摸點P 到屏下端的距離增大(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在“探究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時,某小組利用自重不同的兩個動滑輪進行了如圖所示的三次測量,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實驗
序號
鉤碼重
(N)
動滑
輪重
(N)
拉力
(N)
鉤碼上升 的高度(m)測力計移 動的距離
(m)
有用功
(J)
總功
(J)
機械
效率
(%)
140.52.30.20.40.80.9287.0
240.92.50.20.40.81.080.0
360.53.30.20.41.21.32
(1)實驗過程中,要勻速豎直地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
(2)完成表格中第3次數(shù)據(jù)的計算,填在表格中(計算結果與其他2次保留的小數(shù)位一致)
(3)通過比較①②(填實驗序號)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的自重有關(填“有關”或“無關”).
(4)小明認為“同一個機械,它的機械效率是一個定值”,通過比較①③(填實驗序號)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他的觀點是錯誤(填“正確”或“錯誤”)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現(xiàn)有一個電壓未知的電源,一個標有“50Ω 2A”字樣的滑動變阻器、一個開關、一個電壓表、一個待測電阻Rx阻值的實驗.要求:
(1)畫出電路圖(電路不可重組).
(2)寫出主要的實驗步驟和待測電阻Rx的表達式.(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