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已知水的深度和密度,利用p=ρgh計算黑匣子在水下30m處所受的壓強;
(2)機尾未出水面時,排開水的體積等于其自身體積,利用F浮=ρ水gV排計算所受浮力大小;
(3)首先確定滑輪組繩子有效股數,然后利用s=nh求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再利用W=Fs計算在此過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
(4)利用W=Gh=mgh求出有用功,然后利用η=$\frac{{W}_{有用}}{{W}_{總}}$=$\frac{Gh}{Fs}$=$\frac{Gh}{nFh}$=$\frac{G}{nF}$計算起吊裝置的滑輪組機械效率.
解答 解:(1)黑匣子在水下30m處所受的壓強:
p=ρ水gh=1.0×103kg/m3×10N/kg×30m=3×105Pa;
(2)機尾未出水面時,排開水的體積V排=V=50m3,
所受浮力大小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0m3=5×105N;
(3)由圖可知,n=4,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4×1m=4m,
則在此過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
W=Fs=l06N×4m=4×106J;
(4)起吊裝置的滑輪組機械效率:
η=$\frac{{W}_{有用}}{{W}_{總}}$=$\frac{Gh}{Fs}$=$\frac{Gh}{4Fh}$=$\frac{G}{4F}$=$\frac{mg}{4F}$=$\frac{200×1{0}^{3}kg×10N/kg}{4×1{0}^{6}N}$=50%.
答(1)黑匣子在水下30m處所受的壓強是3×105Pa;
(2)機尾未出水面時,所受浮力大小為5×105N;
(3)在此過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是4×106J;
(4)起吊裝置的滑輪組機械效率是50%.
點評 此題考查液體壓強的計算、浮力大小計算、功的計算、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計算,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題目,確定滑輪組繩子有效股數、靈活運用各種公式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沉底,F浮=0 N | B. | 懸浮,F浮=10 N | C. | 漂浮,F浮=10 N | D. | 漂浮,F浮=12 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屆廣東省深圳市九年級3月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某學習小組對“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進行了探究,他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甲圖把小桌放在海綿上;乙圖在小桌上放一個砝碼;丙圖把小桌翻過來,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個砝碼.通過海綿被壓下的深淺顯示壓力作用效果.
(1)同學們是根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2)通過實驗,觀察比較圖甲和圖乙的情況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受力面積一定時, ________________ ,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此實驗 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用木板代替海綿,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
(4)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系時,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通過比較海綿凹陷程度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a)中漫反射的光線雜亂無章,所以每條光線都不會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
B. | 圖(b)中木工師傅觀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特點 | |
C. | 圖(c)所示炎熱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樓景象,是由光的折射現象造成的 | |
D. | 圖(d)中在放大鏡中觀察到正立、放大螞蟻的虛像,可知螞蟻到凸透鏡距離小于凸透鏡一倍的焦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g | 倒出部分鹽水后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g | 倒出鹽水的質量m2/g | 鹽水的密度ρ(kg/m3) | |
33 | 3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此裝置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的關系 | |
B. | A受到B的摩擦力與測力計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 |
C. | A受到B的摩擦力的大小為3.6N,方向向右 | |
D. | 若增大拉動B的速度,測力計的示數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