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詩人曾寫下這樣一首詩:“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其中“橋流水不流”之句應理解成其選擇的參照物是( )
A.水 B.橋 C.人 D.地面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附屬中學初二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作圖題
自行車的尾部安裝一種塑料制成的反光鏡,夜間騎車時,在車燈照射下,能把光線按原來方向返回。反光鏡結構如圖所示,兩個面鏡相互垂直,當一條光線AB入射到其中一平面鏡,作出所有反射光線的光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南陽淅川縣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的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
(1)圖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測得時間tAB=1.6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 .
(3)為了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確嗎? ,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蘇州相城區(qū)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暑假里,小明到小麗家去玩,小麗從冰箱里拿出飲料倒入紙杯里請小明喝,不一會兒,小明發(fā)現(xiàn)紙杯的外壁有一些小水珠.
(1)紙杯壁出現(xiàn)小水珠的現(xiàn)象是屬于哪種物態(tài)變化: ;
(2)請簡單解釋這個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 ;
(3)下列事例中與(1)屬同種現(xiàn)象的是 (填字母序號)
A.加在飲料中的冰塊化成水
B.夏天,揭開冰棒外的包裝紙,冰棒冒“白汽”
C.寒冷的冬天,一直冰凍的衣服會變干
D.夏天的早晨,河面上會出現(xiàn)霧氣消失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內(nèi)蒙古赤峰阿魯科爾沁旗天山六中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作圖題
如圖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從水中射向空氣中.畫出它的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臨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兩列火車并排停在站臺上,小強坐在車廂中向另一列車廂觀望.突然,他覺得自己的列車開始緩緩地前進了,但是,“駛過”了旁邊列車的車尾才發(fā)現(xiàn),實際上他乘坐的列車還停在站臺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強感覺自己乘坐的列車前進了是以站臺為參照物
B.小強發(fā)現(xiàn)自己乘坐的列車還停在站臺上是以坐在旁邊的小紅為參照物
C.小強發(fā)現(xiàn)自己乘坐的列車還停在站臺上是以旁邊列車的車尾為參照物
D.小強先后不同的感覺是因為他選擇的參照物不同而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安徽馬鞍山和縣初三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美國冒險家貝爾•格里爾斯利用一周時間登上了荒涼的冰島,經(jīng)歷了熾熱高溫的火山河極度寒冷的冰川,展示了他在荒野上的生存技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摩擦生火”的方法獲得熱的實質(zhì)是內(nèi)能的轉移
B.熾熱高溫的火山和極度寒冷的冰川都具有內(nèi)能
C.熾熱高溫的火山比極度寒冷的冰川含有的熱量多
D.通過冰冷河水時人會把溫度傳給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重慶開縣后河中學初三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是小鷹同學測量某種液體密度的過程,淸你裉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求:
(1)小石塊的質(zhì)量;
(2)小石塊的體積;
(3)液體的密度.(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威海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紅色搖籃、綠色家園”,是井岡山展現(xiàn)出來的獨特魅力.“五一”期間,蘋蘋乘坐的汽車剛剛進入井岡山景區(qū),便有一種“車行綠色中,風景撲面來”的感覺,實在是令人心曠神怡.“車行綠色中,風景撲面來”所選的參照物分別是 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