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觀察圖中的煙和小旗,關于甲(左車)乙(右車)兩車的相對于房子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乙兩車一定向左運動
B.甲、乙兩車一定向右運動
C.甲車可能靜止,乙車向左運動
D.甲車可能運動,乙車向右運動

【答案】C
【解析】解:由圖中的信息可以判斷出:因為房子的煙向左飄,所以風是向左吹;
所以甲車運動狀態(tài)有三種可能 1、向右運動; 2、靜止;3、向左運動,但運動速度小于風速;
因為乙車旗向右飄,所以乙車只能向左運動,且速度要大于風的速度.
綜上分析可知,只有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首先要選取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就看它與參照物的相對位置是否變化.由此來突破此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重50N的物體B,靜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

(1)如果用F=5N的力水平向右推它,沒有推動,則物體所受的摩擦力f是多大?
(2)如果水平推力F增加到10N,物體剛好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f′大小為多大?
(3)若將水平向右的推力F增加到15N,物體受到的合力F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手機、收音機、電視機都能接收和發(fā)射電磁波

B. 電磁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C. 熱值是表示1kg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的物理量

D. 太陽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聲現(xiàn)象說法正確的是( )

A.“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臺演出,這里的“低”、“高”是指聲音的響度

B.城市道路兩旁修建隔音板是為了從聲源處減弱噪聲

C.人們利用“回聲定位”原理制成的聲納系統(tǒng)可探知海洋的深度

D.醫(yī)院中用“B超”診病是利用聲音傳遞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源電壓為12V不變,燈泡L 1 標有“12V 6W”的字樣,燈泡L 2 標有“2V 1W”的字樣,電流表量程為0~3A,滑動變阻器R標有“12Ω 2A”的字樣(假設燈絲電阻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閉合S 1 、S 2 、S 3 時,電流表的最小示數(shù)是1.5A

B. 閉合S 1 、S 2 ,斷開S 3 時,L 1 的功率為6W

C. 只閉合S 3 ,變阻器滑片滑到最右端時,L 2 正常發(fā)光

D. 整個電路消耗的最大功率為36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小組同學分別測出了甲、乙、丙電動小車做直線運動的路程和時間,并依據(jù)數(shù)據(jù)做出了相應的路程﹣﹣時間圖象,如圖所示.觀察甲、乙、丙車的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分析圖C丙車圖象可知,丙車在AB段處于 狀態(tài)(選填“運動”或“靜止”).
(2)觀察分析甲、乙、丙車運動圖象,在前5s內 車運動的較快,它的速度是 m/s.
(3)觀察分析甲或乙車運動圖象,都是過原點的傾斜直線,由這個特點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甲或乙車作勻速直線運動,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與磁的聯(lián)系,可以用實驗甲、乙、丙所證實,在這三個實驗中:乙實驗證實_________,它在技術上的應用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時,提出了如下四個猜想。根據(jù)你對本實驗的探究,發(fā)現(xiàn)其中與實驗結論不相符合的是

A.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B. 把滑動變?yōu)闈L動,摩擦力變小

C.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間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D.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上壓力的大小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會說話的湯姆貓”是一款手機寵物類應用(如圖).游戲時,當你對著它講話,它就會模仿你的腔調學舌,非常好玩.針對這一現(xiàn)象,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手機發(fā)出聲音時,是由于手機中的貓的聲帶振動而產生的
B.“湯姆貓”和人說出的話雖然語義相同,但兩種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夠區(qū)別出來
C.當對著手機用很小的音量說話時,“湯姆貓”沒有反應.說明需要發(fā)出足夠高的頻率才能使手機接收到聲音信號
D.你發(fā)出的和手機發(fā)出的聲音都是通過空氣傳到人的耳朵中,但傳播速度各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