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如圖裝置平衡,已知甲物體密度ρ=4×103kg/m3,并且知道甲、乙質量之比,m:m=1:6,不計滑輪重和摩擦,乙對地面壓強為p,若將甲浸沒水中且不與容器底接觸,當裝置再次平衡時,乙對地面的壓強p',則p:p'為(  )
分析:不計滑輪重和摩擦,滑輪對物體乙的拉力等于物體甲重的
1
2
;物體乙重等于滑輪對物體乙的拉力加上地面的支持力,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求對地面的壓力,進而可求對地面的壓強p;
將甲浸沒水中且不與容器底接觸,先求出甲受到的浮力,可求甲對繩子的拉力,根據(jù)滑輪組的結構可以得出繩子對物體乙的拉力;而物體乙重等于繩子對物體乙的拉力加上地面的支持力,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求對地面的壓力,進而可求對地面的壓強p′;
最后求出p:p′.
解答:解:設乙與地面接觸的面積為s,當甲懸在空中沒浸入水中時:
不計滑輪重和摩擦,根據(jù)滑輪組的結構可以看出,乙對地面的壓強:
p=
F
s
=
mg-2mg
s
=
6mg-2mg
s
=
4mg
s

甲的體積:
V=
m
ρ
,
當甲浸入水中之后,水對甲的浮力:
FVg=ρVg=1×103kg/m3×
m
ρ
×g=1×103kg/m3×
m
103kg/m3
×g=
mg
4
,
甲對繩子的拉力變?yōu)椋簃g-
mg
4
=
3mg
4
,
繩子對乙的拉力:
3mg
4
×2=
3mg
2
,
此時乙對地面的壓強:
p′=
F′
s
=
mg-
3
2
mg
s
=
6mg-
3
2
mg
s
=
9
2
mg
s
,
p:p′=
4mg
s
9
2
mg
s
=8:9.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壓強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滑輪組的特點的理解與掌握,靈活運用公式是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如圖甲是海洋中學科技小組設計的打撈水中物體的裝置示意圖.DB是以O點為轉軸的水平杠桿,OD的長度為1.6m.水平甲板上的配重E通過細繩豎直拉著杠桿D端,配重E的質量mE為225kg.安裝在杠桿DB上的行走裝置由支架、動滑輪X、提升電動機、定滑輪K構成,行走裝置的質量m為25kg.電動機Q可以通過定滑輪S和動滑輪X拉動行走裝置沿BO水平滑動.固定在提升電動機下的定滑輪K和動滑輪M組成滑輪組Y,當行走裝置處于杠桿DB上C點的位置時,提升電動機拉動繩子H端,通過滑輪組Y豎直提升水中的物體A.物體A完全在水中勻速上升的過程中,滑輪組Y的機械效率為η1,甲板對配重E的支持力為N1;物體A全部露出水面勻速豎直上升的過程中,滑輪組Y的機械效率為η2,甲板對配重E的支持力為N2.滑輪組Y提升物體A的過程中,行走裝置受到的水平拉力始終為零,杠桿DB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已知物體A的質量mA為50kg,體積V為20dm3,N1與N2之比為3:2,η1與η2之比為9:10.物體A被打撈出水面后,停留在一定高度,電動機Q開始拉動行走裝置.在行走裝置以0.05m/s的速度水平勻速移動的過程中,拉力T所做的功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行走裝置受到的水平拉力為F.細繩和杠桿的質量、滑輪與軸的摩擦、水對物體的阻力均忽略不計,g取10N/kg.
求:(1)OC的長度;
(2)拉力F.
精英家教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裝置平衡,已知甲物體密度ρ=4×103kg/m3,并且知道甲、乙質量之比,m:m=1:6,不計滑輪重和摩擦,乙對地面壓強為p,若將甲浸沒水中且不與容器底接觸,當裝置再次平衡時,乙對地面的壓強p',則p:p'為


  1. A.
    5:6
  2. B.
    6:5
  3. C.
    8:9
  4. D.
    9: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第9章 機械和功》2010年單元測試卷A(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裝置平衡,已知甲物體密度ρ=4×103kg/m3,并且知道甲、乙質量之比,m:m=1:6,不計滑輪重和摩擦,乙對地面壓強為p,若將甲浸沒水中且不與容器底接觸,當裝置再次平衡時,乙對地面的壓強p',則p:p'為( )

A.5:6
B.6:5
C.8:9
D.9: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如圖裝置平衡,已知甲物體密度ρ=4×103kg/m3,并且知道甲、乙質量之比m:m=1:6,不計滑輪重和摩擦,乙對地面壓強為p,若將甲浸沒水中且不與容器底接觸,當裝置再次平衡時,乙對地面的壓強p',則p:p'為
[     ]
A. 5:6
B. 6:5
C. 8:9
D. 9: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