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某同學用一支最大刻度是5 N的彈簧秤來測量質量不同的物體受到的重力,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他去掉最后一次600 g砝碼后,指針回到了0、5 N的讀數(shù)處、

問:(1)該同學所做的實驗中的有一處錯誤,請寫出這處錯誤的標號:___,這處錯誤的原因是:____

(2)去掉錯誤部分,你從這個實驗的數(shù)據(jù)中能得出結論:物體的重力跟質量成 ______ 比。

【答案】 6 被測物體的重力大于彈簧秤的量程

【解析】(1)彈簧有一定的彈性限度,使用彈簧測力計時要看好量程和分度值,測量的力不能超過其最大量程5N,該同學最后一次掛質量600g,測量的力超過了它的最大量程,所以去掉力后指針不能恢復到原來位置.
(2)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故答案為:(1). 6 (2). 被測物體的重力大于彈簧秤的量程 (3).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強做測定“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實驗時,所用器材有電壓為6V的電源,一個小燈泡(電阻不變),以及符合實驗要求的滑動變阻器、電表、開關和導線.如圖是小強沒有連接完的實物電路.

(1)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幫小強將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2)該同學連接好電路后,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小燈泡不亮,電流表的指針幾乎不偏轉,電壓表有示數(shù),接近電源電壓,你認為該電路故障可能是 . (寫出一種即可);
(3)小強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到某處,測的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 , 則小燈泡的電阻為 . (保留一位小數(shù))
(4)某同學提出在測定值電阻的實驗中,繪制的圖象是一條直線,而他實驗時得到的是如圖丙的曲線,你認為原因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路中,當閉合開關后,兩個電壓表的指針均為圖乙所示,則電阻R1和R2兩端得到電壓分別為V和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看起來清澈見底不過齊腰深的池水,不會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現(xiàn)了危險,幸好有同學及時相救.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實際淺的原因是( 。

A、從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處發(fā)生反射

B、小明的眼睛產生的錯覺

C、從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處發(fā)生折射

D、從空氣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處發(fā)生折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假期,小澤和爸爸、媽媽坐游船觀光,他們坐在行駛的船中,觀賞沿岸的景色。小澤認為爸爸是運動的,他選的參照物是(

A.游船B.小澤自己C.岸邊的樹D.媽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小輝同學根據(jù)自己推箱子時,地面越粗糙,推起來越費力,提出了“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的猜想;小華同學根據(jù)自己推箱子時,箱子越重,推起來越費力,提出了“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與接觸面受到的壓力有關”的猜想;圖是驗證他們猜想的實驗裝置圖。

(1)小輝同學為了完成他自己的探究應按甲和_____兩圖進行。

(2)小華同學為了完成他自己的探究應按甲和_____兩圖進行,小華進行實驗得到下表所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接觸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越_____。

(3)小華和小輝同學在實驗中都應使小車做______________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某品牌卷筆刀的使用說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削鉛筆時,刀片變熱是通過熱傳遞改變內能的
B.靜止在殼體內的鉛筆屑,受到的力相互平衡
C.卷筆刀的外殼平滑無尖銳棱角,是為了增大對接觸物的壓強
D.卷筆刀外殼的手捏處設計了一些凸起的顆粒,目的是為了減小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再探動滑輪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使用這個滑輪可以省距離 B. 使用這個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C. 使用這個滑輪一定省一半力 D. 鉤碼重力越大,用該滑輪勻速提升它時的機械效率也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按要求作圖:
(1)如圖1根據(jù)小磁針靜止時指向,在對應位置標出通電螺線管N極和電源“+”極.

(2)“猴子撈月”的故事同學們耳熟能詳.如圖2所示,若猴子的眼睛用點A表示,空中的月亮用點B表示,請畫出猴子看見水中月亮的光路圖,并保留必要的作圖痕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