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圖所示的事例中,力使撐桿變彎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兩種: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物體的形變表現(xiàn)在物體形狀和體積的變化上;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包括了運動方向的改變和運動速度的改變.

解答 解:
運動員壓桿騰空時,壓力改變了撐桿的形狀,說明力改變了物體的形狀.
故答案為:形狀.

點評 本題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解題時結(jié)合具體的物理情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日常生活中常常要進行估測,下列估測最接近實際值的是(  )
A.某同學的身高是160dmB.某中學生的質(zhì)量是50g
C.冬天洗澡水的溫度是60℃D.人體正常體溫約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把兩個電阻R1=10Ω和R2=20Ω串聯(lián)起來則通過R1和R2的電流之比為1:1,當把它們并聯(lián)使用時R1和R2兩端的電壓之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2.夏天,某科技小組在測量云層和地面之間的距離時,閃電后5s他們聽見雷聲,請問云層和地面之間的距離是多少?(閃電時間可以忽略不計,聲音在空氣中中的速度為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某同學利用一塊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用兩支蠟燭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圖乙是這位同學做完實驗后白紙上留下的記錄.

(1)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A和B,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
(2)實驗時,他應(yīng)在A(填“A”或“B”)側(cè)觀察蠟燭A經(jīng)過玻璃板所成的像.他將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不變(填“變大”、“不變”、“變小”).
(3)如果把手放在玻璃板后的“燭焰”上方,不會被燒到,為什么?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4)根據(jù)白紙上的記錄數(shù)據(jù),測出物距和像距相等并得出實驗結(jié)論:像距與物距相等.你認為這種方法是否合理?合理;理由是只從一組數(shù)據(jù)不能找到普遍規(guī)律,至少要測三組以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在通常情況下,下列物體中,屬于導(dǎo)體的是( 。
A.玻璃棒B.煤油C.炭筆D.純凈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R1=4Ω,R2=12Ω,U1=12V.求:
(1)這個電路中的電流I;
(2)R1、R2的等效電阻R;
(3)R2兩端的電壓U2;
(4)電源電壓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小敏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在豎立的玻璃板前5cm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燭焰高8cm,小敏發(fā)現(xiàn)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現(xiàn)蠟燭的像,他再取一段未點燃的同樣的蠟燭B放在像處,發(fā)現(xiàn)該蠟燭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如圖所示.
(1)實驗時,小敏選擇玻璃板作為平面鏡,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實驗時鏡面與桌子必須垂直.
(2)實驗中B蠟燭的“燭焰”高8cm;
(3)為了使像看起來更清晰,小敏最好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填“較亮”或“較暗”);
(4)小敏在B蠟燭的燭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不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被點燃;
(5)如果實驗中小敏發(fā)現(xiàn)蠟燭通過鏡面成兩個像,原因是玻璃板的兩個面都成了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在同樣松緊的情況下,二胡中較粗的弦音調(diào)較低,演奏時,有時需要把弦上緊,目的是把音調(diào)調(diào)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