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
A.27厘米=27厘米÷100=0.27米B.4.20米=4.20×100=420厘米
C.8000毫米=8000÷1000毫米=8米D.1.3米=1.3×100厘米=130厘米

分析 物理量的單位換算,例如1.3m,前面的1.3是倍數(shù),只是對后面的單位m進行單位換算,換算到合適的單位,最后整理成最簡結(jié)果.

解答 解:A、正確換算過程為:27cm=27×10-2m=0.27m;故A錯誤;
B、正確換算過程為:4.2m=4.2×102cm=420cm;故B錯誤;
C、正確換算過程為:8000mm=8000×10-3m=8m;故C錯誤;
D、正確換算過程為:1.3m=1.3×102cm=130cm;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無論是長度單位換算、還是質(zhì)量單位換算、壓強單位換算、功率單位換算等等,思路都是相同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一次科學探究活動中,小明把一個正在發(fā)光的燈泡放到U形磁體中間,驚訝地發(fā)現(xiàn)燈絲在晃動.關(guān)于這種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燈絲晃動是一種電磁感應(yīng)現(xiàn)象B.燈絲晃動是內(nèi)能轉(zhuǎn)化成了機械能
C.燈絲晃動是受到磁體的吸引作用D.燈絲晃動是磁場對通電線圈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所示,第一次甲單獨用70N的力推墻,第二次甲推墻的力不變,乙用30N的力向左推甲.前后兩次,人均未運動.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在兩幅圖中,墻壁都受到70N的推力
B.乙受到地面3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第二次推時,甲受到地面4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D.第二次推時,墻壁受到100N的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若一物體從t=0開始由原點出發(fā)沿直線運動,其“路程-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4s時離原點最遠
B.1s~2s內(nèi)做勻速直線運動
C.第1s內(nèi)的速度是2s~4s內(nèi)的速度的2倍
D.t=4s時速度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焦耳是英國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人們?yōu)榱吮磉_對他的敬意,將功和能量的單位叫做焦耳.關(guān)于物理量單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做功1焦耳,表示有1焦耳的能量發(fā)生了轉(zhuǎn)化
B.物體功率1瓦特,表示物體能量轉(zhuǎn)化快慢是1焦耳每小時
C.物體吸熱1焦耳,表示1千克的物體溫度會升高1℃
D.物體內(nèi)能增加1焦耳,表示物體吸收熱量1焦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所示,電源電壓為6V,定值電阻R=20Ω,在S閉合的情況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a、b兩點間接入一個電壓表時,電壓表沒有示數(shù)
B.不能在ab兩點間接入一個電流表
C.在a、b兩點間接入一個10Ω的電阻,則R兩端的電壓為4V
D.在a、b兩點間接入一個“3V0.5A”的小燈泡,小燈泡能正常發(f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燭焰離透鏡15cm時成放大的實像,當燭焰離透鏡9cm時成放大的虛像,則這個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4cmB.8cmC.12cmD.16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1,高壓鍋是應(yīng)用液體沸點會隨著氣壓增大而升高的原理設(shè)計的,圖為水的沸點跟氣壓的關(guān)系圖象.現(xiàn)有一個直徑為24厘米,空氣柱小孔的橫截面積為12 mm2,限壓閥的質(zhì)量為84g.請你通過計算并對照圖來判斷:

(1)用該高壓鍋燒水,水溫最高可以達到多少℃?(g取10N/kg,大氣壓值取1.0×105Pa)
(2)小明在使用時發(fā)現(xiàn),水沸騰后打開鍋蓋,水還能繼續(xù)沸騰,請解釋原因?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guān),氣壓越低沸點越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所示,對甲、乙、丙、丁四幅實驗裝置圖解釋正確的是( 。
A.甲圖是奧斯特實驗,說明磁場能產(chǎn)生電流
B.乙圖實驗是電磁感應(yīng)現(xiàn)象,利用該原理制成了電動機
C.丙圖是演示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放入磁場中,導體中就產(chǎn)生感應(yīng)電流
D.丁圖是電磁繼電器,它是利用電磁鐵來控制工作電路的一種開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