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甲、乙兩個同種材料組成的物體,質(zhì)量之比為2:1,升高的溫度之比為3:2,則它們的比熱容之比為  ,吸收的熱量之比為  


分析: 知道甲乙兩物體由同種材料組成(比熱容相同),又知道質(zhì)量、溫度升高值的大小關系,利用Q=cm△t求兩物體吸收熱量的大小關系.

解答:    解:

∵甲乙兩物體由同種材料做成,

∴c=c,

∵Q=cm△t,m:m=2:1,△t:△t=3:2,

∴兩物體吸收熱量:

===.

故答案為:1:1;3:1.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用兩個相同的電熱器給質(zhì)量相同的物質(zhì)甲和水加熱,它們的溫度隨加熱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右圖所示,據(jù)此判斷物質(zhì)甲的比熱容為(  )

A.2.1×103J/(kg·℃)     B.4.2×103J/(kg·℃)

C.1.2×103J/(kg·℃)          D.條件不足,不能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小美同學用如圖所示的電路探究導體的電阻跟哪些因素有關.她選取了6根金屬絲,其材料、規(guī)格和測得的電流值如表所示.

金屬絲代號                       材料          長度L/m          橫截面積S/mm2       電流/A

①              鎳鉻合金         1.80           1.0                   0.75

②              鎳鉻合金         0.90           1.0                   1.5

③              鎳鉻合金         0.45           1.0                   3.0

④              鎳鉻合金         0.90           2.0                   3.0

⑤              鎳鉻合金         0.90           0.5                   0.75

⑥              錳鋼合金         0.90           0.5                   1.9

(1)實驗中我們可以觀察  判斷導體電阻的大小;

(2)金屬絲代號為⑤⑥的2根導線,是用來探究導體電阻與  的關系;

(3)分析金屬絲代號為②④⑤的3根導線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導體的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4•岳陽模擬)下列關于電流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導體中有電流通過時,導體兩端就一定有電壓

    B.  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

    C.  只要電荷移動就能形成電流

    D.  電路中有電源就一定有電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甲所示,電壓表的示數(shù)是  V,如圖乙所示,電流表的示數(shù)是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學習了熱學的有關知識后,知道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他想估算一下自己家每天燒水、煮飯、炒菜需要的熱量,于是小明仔細記錄了他家每天燒水、煮飯、炒菜需要燃燒的煤,并把它折算成燒水需要的熱量,相當于每天將30kg20℃的水燒開(在標準大氣壓下).

(1)小明家每天燒水、煮飯、炒菜需要多少熱量?

(2)如果普通煤的熱值為3×107J/kg,從理論上講小明家每天燒水、煮飯、炒菜需要多少千克煤?

(3)小明家實際平均每天需要燒4塊蜂窩煤,按每塊蜂窩煤含煤量0.5kg算,他家每天實際用煤2kg,由此小明計算出他家煤爐的效率只有16.5%,你認為小明家煤爐效率低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電路,當S1,S2都閉合時,能發(fā)光的燈泡是  ,它們是  聯(lián)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是2014年4月16日上午8時58分許,一艘載有470余名乘客的“歲月(SEWOL)號”客輪在韓國西南海域發(fā)生浸水事故而下沉,追其原因可能是輪船超載形成的,據(jù)韓聯(lián)社報道,“世越號”事發(fā)時裝載了2608噸貨物,而這是額定載重(987噸)的三倍多,這艘客輪正常使用是受到的最大浮力是_____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在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進行了如下實驗步驟:

a.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

b.把鉤碼掛在杠桿的兩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水平平衡;

c.記下兩邊的鉤碼的重,用尺量出它們的力臂,記下實驗數(shù)據(jù);

d.改變力和力臂數(shù)值,做三次實驗;

e.求出各次實驗的動力乘以動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數(shù)值.

(1)該同學在 b 步操作之前漏掉了一個重要步驟: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  使杠桿在  位置平衡,這個步驟的目的是避免杠桿的  對實驗的影響.

(2)如圖甲所示,如果在C點改用彈簧測力計拉,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最小,應  拉動.

(3)如圖乙所示,如果把彈簧測力計斜拉,且拉環(huán)固定在支架上,杠桿水平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比步驟(2)中的  (選填“大”或“小”).如果此時在A點的鉤碼下方再掛一個鉤碼,為了再次使杠桿水平平衡,且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變,應將懸點D  (選填“向上”或“向下”)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