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2011年3月11 日,日本發(fā)生里氏9.0級地震,并引發(fā)海嘯.地震時產生的聲音人聽不到,而一些動物卻能聽到,原因是地震產生的是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它對建筑物及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壞性最大,嚴重的將危及人的生命.由于它的破壞性強,危害性大,并且它的頻率低于    Hz,人耳無法直接聽見,所以要盡量遠離地震源.地震發(fā)生后,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核電站是利用    工作時釋放的巨大能量使水汽化,推動蒸汽輪機發(fā)電的.
【答案】分析:超聲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聲音,次聲波是指低于20Hz的聲音,人耳無法聽到超聲和次聲.地震會產生次聲波,能量很高的次聲波具有極大的破壞力;核電站是利用鈾原子核裂變時放出的核能來發(fā)電的.
解答:解:地震時產生的聲波振動頻率低于20Hz,故為次聲波,能量很高的次聲波具有極大的破壞力;核電站是利用鈾原子核裂變時放出的核能來發(fā)電的.
故答案為:次聲波、20、裂變.
點評:本題涉及的都是記憶性的知識,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6、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fā)生里氏9.0級地震所引發(fā)的大規(guī)模海嘯,沖毀了建筑,卷走了村落,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海嘯具有極大破壞力的主要原因是海嘯形成的海浪具有巨大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發(fā)生了9、0級地震并引發(fā)海嘯,繼而使福島核電站受到嚴重破壞并發(fā)生核泄漏:(ρ=1.0×103㎏/m3,C=4.2×103J/㎏℃)
(1)核電站是利用原子核發(fā)生核
裂變
裂變
(選填“裂變”或“聚變”)來獲得核能,并最終實現把核能轉化為
能.
(2)為了給處于高溫中的核反應堆外殼降溫,消防員通過噴水的方法來有效降溫,這是利用了水的
比熱容
比熱容
大;100m3水溫度從20℃升高70℃能吸收
2.1×1010
2.1×1010
J的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海域發(fā)生9.0級強烈地震并引發(fā)海嘯,受其影響,福島核電站連續(xù)發(fā)生爆炸.我國某企業(yè)調撥一臺“臂架泵車”赴日本參與福島核電站的注水降溫作業(yè).已知該泵車的總重為6×105牛,共有20個輪子,每個輪子與水平地面接觸面積為600厘米2,求該泵車對地面的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寧德)(1)在圖中畫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
(2)閱讀以下材料并填空
海  嘯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fā)生特大地震并引發(fā)海嘯,造成了重大災害.
研究表明,海嘯的傳播速度與其經過的水深存在著這樣的關系:v=
gh
(其中v是海嘯傳播速度,g取10m/s2,h昌海水深度).若太平洋平均水深為4000m,那么在太平洋中心海域海嘯行進的速度可達
200
200
m/s.在最深的海中,海嘯的傳播速度比噴氣式飛機還要快!所以海嘯具有巨大的
機械(動)
機械(動)
能.海嘯到達前肢發(fā)出頻率很低,波長很
(填“長”或“短”)的吼聲,與通常的波濤聲完全不同,在海邊聽到這種奇怪的稱其頻濤聲時應盡快撤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長春模擬)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fā)生9.0級地震.地震產生人耳聽不到的
聲波;地震還引發(fā)了核電站爆炸,為了降溫減壓向核反應堆注入海水,這是因為水的
比熱容(或比熱)
比熱容(或比熱)
比其它液體大得多;核能是
不可
不可
再生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