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同學們測量并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因素,使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每個鉤碼重相同,每個滑輪重相同)

A. 實驗的原理是二力平衡條件

B. 實驗需要用到的測量儀器有彈簧測力計、刻度尺和停表

C. 當鉤碼個數(shù)相同時,甲的機械效率比乙高

D. 把鉤碼提升得越高,做的有用功越多,機械效率越高

【答案】C

【解析】

A、測機械效率的原理是:,故A錯誤;

B、要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需要測量物重、拉力,物體上升高度、繩子拉下長度,所以需要的測量儀器是彈簧測力計和刻度尺,不需要停表,故B錯誤;

C、當鉤碼個數(shù)相同,提升相同高度時,做的有用功相同。由于乙中動滑輪個數(shù)多,克服動滑輪重力所做的額外功多,故乙的機械效率低,故C正確;

D、由據(jù)可知,機械效率決定于物重和拉力的大小,與物體上升高度無關(guān),故D錯誤。

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勇在江邊拾到一塊鵝卵石,他想知道這塊鵝卵石的密度。于是他找來天平、量筒按表格中的順序進行了測量:請將表格中的空白處補充完整。

石塊的質(zhì)量m/g

量筒中水的體積V/cm3

石塊放入后的總體積V/cm3

石塊的密度ρ(kg/m3

30

40

10

(1)若在測量石塊質(zhì)量的過程中,當他向右盤添加最小砝碼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右側(cè);當拿掉最小砝碼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左側(cè),接下來他應(yīng)該_______,才能準確測出石塊的質(zhì)量。

(2)在測量過程中,小勇若按照BCA的順序進行測量,則測量的密度值會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到的重力.即F=GgV..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是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產(chǎn)生的壓力差.即F=F2﹣F1

如圖所示,在研究浮力是如何產(chǎn)生的問題時,設(shè)想有一個底面積為S,高為h的長方體物塊浸沒在水中,由于水對長方體上表面的壓力F1和下表面的壓力F2不同,從而產(chǎn)生了對物塊的浮力.請利用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推導(dǎo)出:Fg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6分)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1=10Ω。當閉合開關(guān)S,滑動變阻器滑片P從a端移到b端,兩電表示數(shù)變化關(guān)系用圖線段AB表示。求:

(1)電源電壓。

(2)滑片P滑到ab中點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guān)S,燈不亮,電流表有示數(shù),電壓表沒有示數(shù).則電路的故障情況可能是( 。

A. 燈L短路 B. 燈L斷路 C. 電阻R斷路 D. 電阻R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聰測量了如圖所示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他先后進行了兩次實驗,將鉤碼分別勻速豎直提升h1和h2的高度h1>h2.對兩次實驗中一些物理量進行比較,正確的是其中s為繩子自由端通過的距離,H為動滑輪上升的高度)(

A.s1=s2 B.H1=H2 C.η1=η2 D.W有用1=W有用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小聰和小明要把重120N的沙子從一樓運上三樓.小聰用桶裝沙子、小明用口袋裝沙子.那么,小聰做的有用功為________J,小聰與小明所用動滑輪的機械效率之比為________(不計繩重、不計樓板的厚度及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為6V,定值電阻的阻值為10Ω,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20Ω.在開關(guān)閉合,滑片由a端向b端移動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電壓表的示數(shù)增大

B. 電壓表示數(shù)與電流表示數(shù)的比值不變

C. 當滑片移到中點時,電壓表示數(shù)為2V

D. 當滑片移到a端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0.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觀察奧斯特實驗時,小明注意到置于通電直導(dǎo)線下方小磁針的N極向紙內(nèi)偏轉(zhuǎn).小明由此推測:若電子沿著水平方向平行地飛過磁針上方時,小磁針也將發(fā)生偏轉(zhuǎn).請你說出小明推測的依據(jù)是: ,你認為磁針的N極會向 (選填紙內(nèi)紙外)偏轉(zhuǎ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