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重為3 N的玩具小車沿斜面向上運動,請作出小車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門頭溝區(qū)二模)如圖所示,某科技小組的同學制作了一個打撈物體的自動控制模型,E為配重,AOB是一個質地均勻的長方形橫桿,其質量不計,OA:OB=1:3,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通過電動機Q可以控制杠桿B端抬起,從而將被打撈物體提起.已知滑輪D重為10N,B端定滑輪和提升電動機P的總質量是1kg,提升電動機P的功率為3W且保持不變,物體M的質量是1kg.只讓提升電動機P工作,當物體M勻速上升時,提升電動機P對繩子的拉力為F1,B端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1.若用質量為1.5kg物體N代替物體M,只讓提升電動機P工作,當物體N勻速上升時,提升電動機P對繩子的拉力為F2,B端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2,且η1:η2=8:9.不計繩的質量,不計滑輪與軸的摩擦,g取10N/kg,求:
(1)F1與F2的比值;
(2)只讓提升電動機P工作,當物體M勻速上升時的速度υ;
(3)當物體N被提升到一定高度后,提升電動機P停止工作,啟動電動機Q將杠桿B端勻速抬起的過程中,電動機Q對繩子的拉力F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制作橡皮筋測力計的活動中,小華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一定范圍內(nèi),橡皮筋伸長的長度跟它受到的拉力有什么關系?”小明和小麗經(jīng)過思考后的猜想如圖所示.究竟是誰的猜想正確呢?他們決定一起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1)要完成實驗,除了需要一條橡皮筋、若干個相同的鉤碼、鐵架臺和細線外,還需要的器材是
刻度尺
刻度尺

(2)小明和小麗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實驗序號物理量 1 2 3 4 5 6
拉力(鉤碼的總重)F/N 0 0.5 1.0 1.5 2.0 2.5
橡皮筋的總長度L/cm 4.5 5.1 5.7 6.3 6.9 7.5
橡皮筋伸長的長度△L/cm 0 0.6 1.2 2.4 3.0
①沒有掛鉤碼時,橡皮筋的長度L0=
4.5
4.5
cm;
②表格中實驗序號為4的△L=
1.8
1.8
cm;
③要知道小麗的猜想是否正確,應選擇表格中的第
2、3
2、3
兩行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比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能初步驗證
橡皮筋伸長的長度與拉力成正比
橡皮筋伸長的長度與拉力成正比
的猜想是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華同學在探究“彈簧長度與外力的變化關系”時,她利用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來做實驗,并記錄了相應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鉤碼總重/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指針位置/cm 2.5 3.0 3.5 4.0 4.5 5.0 5.5 5.8 5.8
(1)分析數(shù)據(jù),小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拉力不大于
3.0
3.0
N的情況下,彈簧的
伸長量
伸長量
跟鉤碼的拉力成正比;
(2)這項研究在實際中的應用是:
彈簧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
;.
(3)小華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所作的“彈簧長度與外力的變化關系”圖象,應該是下面
B
B
圖(填序號)所示的圖象.
小麗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的一張表格大致反映了馬鈴薯的相關信息.
馬鈴薯品種
密度/(g/cm3 1.08 1.10 1.12 1.14 1.15
淀粉百分率/% 14 18 22.5 26.5 29
收購價/(元/kg) 0.40 0.44 0.50 0.60 0.80
(1)通過表格,你發(fā)現(xiàn)了
密度越大,淀粉含量越高
密度越大,淀粉含量越高

(2)根據(jù)表格提供的信息通過計算可以得到,購買序號為
的馬鈴薯才能達到價格相對便宜而出粉率又高的目的.
(3)小麗用調節(jié)平衡后的天平測量一塊馬鈴薯的質量,她在天平右盤放上適量的砝碼后,發(fā)現(xiàn)指針在中央刻度線兩邊來回擺動,但偏向左側的角度較大,要使天平恢復平衡,她應
應加砝碼或向右撥動游碼
應加砝碼或向右撥動游碼
.天平平衡后,游碼的位置和所用的砝碼如圖所示,則這塊馬鈴薯的質量為
47.2
47.2
g.小麗又用排水法測得這塊馬鈴薯的體積為43cm3,則她測出的馬鈴薯的密度約為
1.09×103
1.09×103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3年甘肅省慶陽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物理 題型:068

按照題目要求作圖:

(1)如圖所示重為3 N的玩具小車沿斜面向上運動,請作出小車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2)如圖所示杠桿OBA處于平衡狀態(tài),請分別畫出F1的力臂L1和F2的力臂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