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一載重4輪汽車總質量為20t,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每個車輪與地面接觸的面積為0.5㎡,已知汽車受到的阻力是車重的0.3倍(g=10N/kg).
求:(1)汽車發(fā)動機的牽引力;
(2)汽車對地面的壓強.

分析 (1)知道汽車的質量,根據(jù)G=mg求出其重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發(fā)動機的牽引力和阻力是一對平衡力,根據(jù)F=f=0.3G求出其大;
(2)汽車對地面的壓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據(jù)F=G=mg求出其大小,再根據(jù)p=$\frac{F}{S}$求出對地面的壓強.

解答 解:(1)汽車的重力:
G=mg=20×103kg×10N/kg=2×105N,
因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發(fā)動機的牽引力和阻力是一對平衡力,
所以,汽車發(fā)動機的牽引力:
F=f=0.3G=0.3×2×105N=6×104N;
(2)汽車對地面的壓力:
F′=G=2×105N,
汽車對地面的壓強:
p=$\frac{F′}{S}$=$\frac{2×1{0}^{5}N}{0.5{m}^{2}×4}$=1×105Pa.
答:(1)汽車發(fā)動機的牽引力為6×104N;
(2)汽車對地面的壓強為1×105Pa.

點評 本題考查了重力公式、壓強公式、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關鍵是知道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如圖所示是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時,通過懸浮水珠成像的情景.圖中水珠相當于凸透鏡,生活中以下工具與該水珠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學儀器有③(填序號):①投影儀 ②門上的“貓眼”③照相機   ④放大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所示,這是我們常見家用的水壺,請簡要說明水壺蓋上留有小孔的作用以及壺把上的條紋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如圖甲所示,密閉的容器中裝有一定量的水,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內(nèi)水面到容器底的距離為h.若把該容器倒放在該桌面上,如圖乙所示,那么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將變大(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將變大(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圓柱形容器甲和乙分別裝有質量相等的水和酒精,甲容器的底面積是乙的2倍,比較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 。
A.p>pB.p<pC.p=pD.p=2 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鏡探究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進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關結論.請你將空缺部分補充完整.
(1)將一束平行光線射向凸透鏡,得到如圖所示的光路圖.則該透鏡的焦距為10cm.
(2)將蠟燭、透鏡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燭焰、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當物距u為15cm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關于力和運動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受到力,運動狀態(tài)一定改變
B.力是使物體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的原因
C.手推停在公路上的汽車沒推動,是因為推力小于摩擦力
D.教室內(nèi)的吊扇勻速轉動時,懸桿對它的拉力等于吊扇自身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如圖所示,某人在動物園內(nèi),用彈簧測力計稱出了一頭大象的重力,在稱象過程中,他用到吊車、鐵籠和一根很長的槽鋼等輔助工具,操作步驟如下:
a.如圖甲所示,將鐵籠系于槽鋼上的B點,當?shù)踯嚨蹉^在槽鋼上的懸吊點移至O點時,槽鋼在水平位置平衡.
b.將大象引入鐵籠,保持吊鉤懸吊點O點和鐵籠懸掛點B點的位置不變.用彈簧測力計在A點豎直向下拉住槽鋼的另一端,使之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乙所示.測得OB=8cm,OA=9m,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00N.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測出了大象的重力.
(1)大象的重為2.25×104N.      
(2)設計步驟a的目的是消除槽鋼和鐵籠重力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3)若彈簧測力計量程為200N,利用現(xiàn)有器材稱一只重力更大一些的大象的做法是將鐵籠向O點靠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如圖,(1)兩相同小車分別從同一斜面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撞擊水平面上的木塊,該實驗是探究動能與速度的關系,通過比較小車推動木塊移動的距離比較動能大小,木塊因受到摩擦力最終靜止.
(2)若水平面絕對光滑,本實驗不能(選填“能”或“不能”)達到探究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