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為0.6´103千克 / 米3的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時,露出的體積是V1,漂浮在密度為0.8´103千克 / 米3的煤油中,露出的體積為V2,那么V1V2的關系是(           )

(A)V1V2,            (B)V1V2,            (C)V1V2,            (D)3 V1=4 V2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河岸邊架起如圖所示裝置,打撈沉入河底的圓柱形石料。石料高3m,橫截面積500cm2,密度為2.6´103kg/m3。裝置的EF、OC兩根柱子固定在地面,ED桿與EF固定連接,AB桿可繞O點轉(zhuǎn)動,AO:OB=1:2,配重M通過繩豎直拉著桿的B端,F(xiàn)用鋼纜系住石料頂端掛在動滑輪下,電動機工作,使石料以0.2m/s的速度從水中勻速提升。AB桿處于水平位置。水面高度不變,動滑輪、鋼纜及繩子的質(zhì)量、輪與軸間的摩擦均不計,g取10N/kg。

求:(1)如果繩子不會被拉斷,在石料被提升的過程中,為使配重M不離開地面,配重M的重力至少為多大?
(2)如果與電動機相連的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m為1800N,河的深度為8m,從石料底端離開河底開始計時,經(jīng)過多長時間繩子被拉斷?
(3)如果配重M的重力為1000N,動滑輪的重力不能忽略,石料在水中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η1,石料完全離開水面后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η2,η1η2=64:65,求配重M對地面的壓力為350N時,石料露出水面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2屆北京市東城區(qū)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卷 題型:計算題

在河岸邊架起如圖所示裝置,打撈沉入河底的圓柱形石料。石料高3m,橫截面積500cm2,密度為2.6´103kg/m3。裝置的EFOC兩根柱子固定在地面,ED桿與EF固定連接,AB桿可繞O點轉(zhuǎn)動,AO:OB=1:2,配重M通過繩豎直拉著桿的B端,F(xiàn)用鋼纜系住石料頂端掛在動滑輪下,電動機工作,使石料以0.2m/s的速度從水中勻速提升。AB桿處于水平位置。水面高度不變,動滑輪、鋼纜及繩子的質(zhì)量、輪與軸間的摩擦均不計,g取10N/kg。

求:(1)如果繩子不會被拉斷,在石料被提升的過程中,為使配重M不離開地面,配重M的重力至少為多大?
(2)如果與電動機相連的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m為1800N,河的深度為8m,從石料底端離開河底開始計時,經(jīng)過多長時間繩子被拉斷?
(3)如果配重M的重力為1000N,動滑輪的重力不能忽略,石料在水中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η1,石料完全離開水面后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η2,η1η2=64:65,求配重M對地面的壓力為350N時,石料露出水面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豎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物體A和B均為實心長方體,它們的長、寬、高如圖12所示。物體A的密度為0.6×103千克/米3,物體B的質(zhì)量為19.2千克。

求:⑴物體A的質(zhì)量mA;

⑵物體B對水平地面壓力的大小F B

⑶在保持物體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況下,并通過一定的方法使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下表中有兩種方案,請判斷這兩種方案是否可行,若認為不行,請說明理由;若認為行,計算所疊放物體的重力G´(或所截取的質(zhì)量Δm)。

內(nèi)  容

判斷(選填“行”或“不行”)

方案一

在它們頂部疊放一塊相同的物體。

       

方案二

分別從A、B的右側(cè)沿豎直方向分別截去質(zhì)量相等的部分,疊放在對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

       

③ 計算所疊放物體的重力G´(或所截取的質(zhì)量Δ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年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考物理一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豎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物體A和B均為實心長方體,它們的長、寬、高如圖所示.物體A的密度為0.6×103千克/米3,物體B的質(zhì)量為19.2千克.求:
(1)物體A的質(zhì)量mA;
(2)物體B對水平地面壓力的大小FB;
(3)在保持物體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況下,并通過一定的方法使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下表中有兩種方案,請判斷這兩種方案是否可行,若認為不行,請說明理由;若認為行,計算所疊放物體的重力G´(或所截取的質(zhì)量△m).
內(nèi)  容判斷(選填“行”或“不行”)
方案一在它們頂部疊放一塊相同的物體.______
方案二分別從A、B的右側(cè)沿豎直方向分別截去質(zhì)量相等的部分,疊放在對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______
③計算所疊放物體的重力G´(或所截取的質(zhì)量△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