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如圖(a)所示,長方體金屬塊在細繩豎直向的拉力作用下從水中開始一直豎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上升到離水面一定高度處,圖(b)是繩子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根據(jù)圖象信息,該金屬塊的密度是2.7×103kg/m3

分析 (1)分析繩子拉力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當金屬塊從水中一直豎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但未露出液面,此時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不變,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時的浮力不變,繩子的拉力也不變,即為圖中的AB段.
當金屬塊完全露出液面,沒有浸入水中時,金屬塊不受浮力,此時拉力等于重力,即為圖中的CD段,據(jù)此求出金屬塊重.
(2)當金屬塊未露出液面時,拉力等于重力減去浮力,據(jù)此求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再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求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金屬塊的體積),知道金屬塊的重,利用重力公式求金屬塊的質(zhì)量,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金屬塊的密度.

解答 解:(1)當金屬塊完全露出液面,沒有浸入水中時,金屬塊不受浮力,此時拉力等于重力,即為圖中的CD段,
從圖可知,該金屬塊重力為:G=F=54N.
(2)當金屬塊未露出液面時,即為圖中的AB段,
從圖可知,此時繩子的拉力為34N,則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F=G-F=54N-34N=20N.
FVg,
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金屬塊的體積):
V=V=$\frac{{F}_{浮}}{{ρ}_{水}g}$=$\frac{20N}{1.0×1{0}^{3}kg/{m}^{3}×10N/kg}$=0.002m3,
由G=mg可得金屬塊的質(zhì)量為:
m=$\frac{G}{g}$=$\frac{54N}{10N/kg}$=5.4kg,
金屬塊的密度為:ρ=$\frac{m}{V}$=$\frac{5.4kg}{0.002{m}^{3}}$=2.7×103kg/m3
故答案為:2.7×103

點評 本題考查了重力、浮力、質(zhì)量、密度的計算以及阿基米德原理,關鍵是公式和公式變形的應用,難點是通過圖乙確定金屬塊的重力及繩子受到的拉力、會用稱重法計算出金屬塊受到的浮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人類對“運動和力的關系”的認識就經(jīng)歷了一個曲折漫長的探索過程.
(1)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一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錯誤觀點被人們沿用了近2000年.
(2)十七世紀,伽利略通過理想斜面實驗,正確地揭示了“運動和力的關系”.如圖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實驗有如下步驟:
①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個斜面上仍然要達到原來的高度.
②兩個對接的斜面,讓小球沿一個斜面從靜止?jié)L下,小球?qū)L上另一個斜面.
③如果沒有摩擦,小球?qū)⑸仙皆瓉磲尫艜r的高度.
④繼續(xù)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qū)⒀厮矫嬉院愣ㄋ俣瘸掷m(xù)運動下去.
上述步驟中,有的屬于可靠事實,有的則是科學推論.將這些事實和推論進行分類排序,以下正確的是D.
A.事實②→事實①→推論③→推論④
B.事實②→推論①→推論③→推論④
C.事實②→推論①→推論④→推論③
D.事實②→推論③→推論①→推論④
(3)伽利略得出:運動物體如果不受其它物體的作用,將會永遠勻速運動下去,伽利略由此開創(chuàng)了實驗和推理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陳鵬同學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在光屏上觀察到蠟燭的清晰的像,填寫實驗記錄時,無意中用物理書把凸透鏡遮住了一部分,如圖所示,結果他發(fā)現(xiàn)在光屏上仍能(填“仍能”或“不能”)看到蠟燭完整的像,經(jīng)過思考,他認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凸透鏡是依靠光的折射成像的,只要燭焰發(fā)出的光能夠到達凸透鏡,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照樣能會聚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在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特點時,小陽用包有橡皮膜的金屬盒(作為探頭)與U型管(作為壓強計)相連通進行實驗.
(1)使用前應檢查裝置是否漏氣,當用手指按壓(不論是重壓還是輕壓)橡皮膜時,發(fā)現(xiàn)U型管兩邊的液面的高度差幾乎不變,則說明該裝置漏氣(選填“漏氣”、“不漏氣”).
(2)裝置調(diào)整好后,若將探頭先后放在同一容器的A、B兩處,實驗現(xiàn)象分別如圖甲、乙所示,則可以判斷出A、B兩處的壓強pA小于pB(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由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深度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時,一位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三個滑輪組,并將所測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
實驗序號動滑輪重/N鉤碼重/N動力/N機械效率
112166.7%
214$\frac{5}{3}$80.0%
3242
(1)在表中填上第3次實驗的機械效率.
(2)根據(jù)實驗1、2兩次實驗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高低與被提物重有關.
(3)通過2、3兩次實驗可知: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越低.(4)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到不同的高度,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變(填“改變”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一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通過前40cm所用的時間為2s,通過后40cm所用的時間為1s,則它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26.7cm/sB.20cm/sC.30cm/sD.40c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小強利用U形管壓強計和裝有水的大燒杯來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
(1)實驗前,小強發(fā)現(xiàn)壓強計U形管兩邊紅墨水的高度不相等,如圖所示,接下來的操作應該是C.
A.再多加一些紅墨水     B.倒出一些紅墨水        C.取下軟管重新安裝         D.按壓金屬盒的橡皮膜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將金屬盒浸沒于水中,發(fā)現(xiàn)隨著金屬盒沒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逐漸變大,如圖乙所示,由此可知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深度有關.
(3)小強保持乙圖中金屬盒的位置不變,并將一杯濃鹽水倒入燒杯中攪勻后,實驗情形如圖丙所示.比較乙、丙兩次實驗,小強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其內(nèi)部的壓強越大的結論.你認為他的結論不正確(選填“正確”或“不正確”)原因是沒有保持金屬盒所處深度相同
(4)他換用其他液體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當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時,U形管左右兩側液面的高度差對比不明顯,則下面操作不能使兩側液面高度差對比更加明顯的是③
①燒杯中換密度差更大的液體   ②U形管中換用密度更小的酒精    ③將U型管換成更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甲乙兩只定值電阻,甲標有“10Ω  1A”,乙標有“15Ω  0.6A”,把它們并聯(lián)起來,電路中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1.5A,把它們串聯(lián)起來,電路兩端允許加上的最高電壓是1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學完密度的知識后,小明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于是和小剛到實驗室,分別用不同的器材進行了測量.
(1)小明利用天平(含砝碼)、量筒、燒杯測量早餐奶的密度過程如下:
①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②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早餐奶的總質(zhì)量為76.2g;將燒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圖甲所示,則量筒內(nèi)早餐奶的體積是40cm3;
③再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質(zhì)量,砝碼和游碼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量筒中早餐奶的質(zhì)量為42g;
④經(jīng)過計算可知,早餐奶的密度為ρ=1.05g/cm3
(2)實驗中小剛發(fā)現(xiàn)自己桌上沒有量筒,思考了一會兒后,他利用天平、水(水的密度用ρ表示)、燒杯測量早餐奶的密度,操作過程如下.
①用天平測出燒杯的質(zhì)量m0
②用天平測出燒杯和裝滿水的質(zhì)量m1;
③用天平測出燒杯和裝滿早餐奶的質(zhì)量m2
請你根據(jù)他測得的物理量計算出早餐奶的密度表達式ρ=$\frac{{m}_{2}-{m}_{0}}{{m}_{1}-{m}_{0}}{ρ}_{水}$(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