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0.下面是小方和小王設計的“測食用油密度”的實驗方案,請完善他們的方案,回答后面的問題:
(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置于標尺的0刻度線處,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2)若調節(jié)天平平衡時,右邊托盤比左邊托盤高,應該(C)
A、調節(jié)游碼使其向右移動                B、調節(jié)游碼使其向左移動
C、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動            D、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動
(3)小方的方案:用調節(jié)平衡的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1,向燒杯內倒入適量食用油,再測出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m2,然后把燒杯內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內,讀出量筒內食用油的體積為V1;其測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達式是:ρ=$\frac{{m}_{2}-{m}_{1}}{{V}_{1}}$.
(4)小王的方案:在燒杯內倒入適量的食用油,用調節(jié)平衡的天平測出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m3,然后將燒杯內的適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內,再測出燒杯和剩余食用油的總質量m4,讀出量筒內食用油的體積V2.其測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達式是:ρ=$\frac{{m}_{3}-{m}_{4}}{{V}_{2}}$.
(5)按小王的實驗方案進行測量,實驗誤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選擇另一種方案,測得的密度值偏大(填“偏大”、“偏小”),
(6)如圖是按小王的實驗方案進行某次實驗的情況,請將實驗的數(shù)據(jù)及測量結果填入表中.
燒杯和食
用油的總
質量(g)
燒杯和剩
余油的總
質量(g)
倒出油的
質量(g)
倒出油的
體積(cm3
油的密度
( kg/m3
10047.452.6501.052×103

分析 (1)(2)天平的調平,①將游碼移到衡量左側的零刻線處,②觀察指針位置,如指針針偏向分度盤左側,應將平衡螺母向右移動;
(3)把燒杯內的油全部倒入量筒內,量筒內油的質量等于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減去空燒杯的質量,讀出量筒內食用油的體積,根據(jù)密度公式即可得出食用油密度的表達式.
(4)把燒杯內的油適量倒入量筒內,量筒內油的質量等于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減去燒杯和剩余食用油的總質量,讀出量筒內食用油的體積,根據(jù)密度公式即可得出食用油密度的表達式.
(5)小李的實驗中燒杯內的食用油不可能全部倒入量筒中,會沾在燒杯壁上,使質量測量值大于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質量.
(6)讀出天平的讀數(shù),求出液體的質量,根據(jù)公式ρ=$\frac{m}{V}$求出密度.

解答 解:(1)天平調平先將游碼歸零,再調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右邊托盤比左邊托盤高,則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左側,應向右調節(jié)平衡螺母,故選C;
(3)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m2,空燒杯的質量m1,所以量筒內油的質量為:m2-m1.又量筒內食用油的體積為V1,根據(jù)密度公式ρ=$\frac{m}{V}$可得食用油密度的表達式是:
ρ=$\frac{{m}_{2}-{m}_{1}}{{V}_{1}}$,
(4)因為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m3,燒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質量m4,所以量筒內油的質量為:m3-m4.又因為量筒內食用油的體積為V2,根據(jù)密度公式ρ=$\frac{m}{V}$可得食用油密度的表達式是:ρ′=$\frac{{m}_{3}-{m}_{4}}{{V}_{2}}$.
(5)小方先測空燒杯的質量,再測燒杯和液體總質量,最后將液體倒入量筒來測體積,這種做法會因燒杯壁粘液體而使測出的體積偏小,導致算出的液體密度偏大;而小王先測出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然后將燒杯內的適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內,再測出燒杯和剩余食用油的總質量,讀出量筒內食用油的體積,避免了容器壁粘液體帶來的實驗誤差,能使實驗誤差減。
(6)由圖可知,燒杯和剩余油的總質量為20g+20g+5g+2.4g=47.4g;量筒中油的質量為:100g-47.4g=52.6g;量筒中液體的體積為:50cm3;
則油的密度為:ρ=$\frac{m}{V}$=$\frac{52.6g}{50{cm}^{3}}$=1.052g/cm3=1.052×103kg/m3
故答案為:(1)0刻度線;平衡螺母;(2)C;(3)$\frac{{m}_{2}-{m}_{1}}{{V}_{1}}$;(4)$\frac{{m}_{3}-{m}_{4}}{{V}_{2}}$;(5)小王;偏大;(6)47.4;52.6;50;1.052×103

點評 同樣測量液體的密度,本題同時給出了兩種方案,讓學生分析辨別,提高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鍛煉了學生思維能力.是一道好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某同學作了如圖所示的三個實驗:
(1)通過觀察三次實驗時泡沫塑料被壓下程度,顯示壓力作用的效果;
(2)比較c與a兩圖所示實驗,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3)比較a與b與兩圖實驗,說明壓力相同,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4)該實驗說明了: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與壓力大小有關,也與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小柯利用如圖所示的透明玻璃板、蠟燭等器材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表述正確的是( 。
A.選擇較厚的玻璃板做實驗效果更好
B.透明玻璃板擺放時可以不與紙面垂直
C.選用的兩支蠟燭大小應盡量相同
D.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會成在光屏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利用如圖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將卡片上的兩根線跨放在支架的滑輪上,并在兩個線端分別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條直線上.當卡片平衡時,從鉤碼質量看,卡片兩邊所受的拉力相等.
(2)可用手將卡片轉過一定的角度釋放目的是驗證不在同一直線的兩個力是否平衡.
(3)在卡片平衡時,用剪刀將卡片從中間剪開,并觀察隨之發(fā)生的現(xiàn)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個條件是兩個力作用在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4)該實驗在選擇卡片時,選用較輕卡片的目的是減小卡片自重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某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次數(shù)123
鉤碼重G/N446
鉤碼上升高度h/m0.10.10.1
繩端拉力F/N1.81.62.4
繩端移動距離s/m0.30.40.3
機械效率η74.1%62.5%
(1)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上升.
(2)通過第1次實驗和第2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出結論: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動滑輪的個數(shù)越多(動滑輪的質量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選填“越高”、“不變”或“越低”).
(3)小組同學再用第1次實驗中使用的裝置做第3次試驗,表中第3次試驗中空缺的數(shù)據(jù)應為:機械效率η=8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所示,一只鋼球由高處靜止自由下落彈擊固定在地面上的彈簧,使彈簧壓縮到最短的過程中,1、2彈簧自然伸長,4最短小球靜止,3剛好彈力和重力相等.鋼球動能最大的狀態(tài)是( 。
A.1狀態(tài)B.2狀態(tài)C.3狀態(tài)D.4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如圖所示,是電路元件甲、乙的電流與電壓變化規(guī)律圖象.當甲、乙兩元件串聯(lián)后接在某電路中時,測得通過它們的電流為0.3A,那么電源電壓是5V;當甲、乙兩元件并聯(lián)后接在某電路中,若測得甲、乙兩元件的干路電流為0.5A,則乙元件兩端電壓為2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0.一個鐵塊的質量是79g,求:(1)鐵塊的體積;(2)當鐵塊浸沒在水中時,鐵塊受到的浮力.(ρ=7.9×103kg/m3,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