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靜止在如圖所示裝置中,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5N,其示數(shù)是1N.貨物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這兩個力的施力物體分別是地球和彈簧.這兩個力的關(guān)系是一對平衡力,通過計算可知物體的重力為1N.

分析 (1)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即彈簧測力計所能測量的最大范圍;分度值指的是所能測量的最小值(或者是相鄰兩刻線之間的距離所表示的值);讀取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首先要認(rèn)清分度值.
(2)據(jù)題目中的實際情況做好受力分析,判斷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3)根據(jù)力的平衡條件判斷兩個力的關(guān)系.

解答 解:(1)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值是5N,因此量程是0~5N;每1N分成5等份,故分度值是0.2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1N;
(2)彈簧測力計下掛了一貨物,此時貨物受到了向上的拉力和向下的重力的作用,拉力的施力物體是彈簧,其方向是豎直向上;重力是施力物體是地球,其方向是豎直向下;
(3)靜止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則物體受到的重力為1N.
故答案為:0~5N;1;重;拉;地球;彈簧;一對平衡力;1N.

點評 主要考查了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受力分析,知道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是解決該題的關(guān)鍵.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在第26次南極科學(xué)考察過程中,我國科考隊員展開了多項科學(xué)探究.科考隊員鉆探獲取了冰層深處的冰芯.鉆探過后,為測量冰孔的深度,科考隊員使用探測儀在冰面向冰孔內(nèi)發(fā)射一束激光,經(jīng)8.8×10-7s,探測儀接收到反射激光.(光速為3×108m/s)
(1)該地區(qū)冰層深度與其年代(指距今多少年)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此次鉆探獲取的最深處的冰芯距今大約5500年.
(2)科考隊員在南極格羅夫山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新的隕石分布區(qū),并找到上千塊隕石.科考隊員對編號為“cz20100603”的隕石進行密度測量:首先將隕石懸掛于彈簧測力計下,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3.4N;然后將隕石全部浸沒于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2.4N.隕石的密度是多少?(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把重3N,體積為0.4dm3的物體投入水中,若不計水的阻力,當(dāng)物體靜止時,物體所受的浮力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在“測定鐵塊的密度”實驗中,若所用鐵塊為正方體,則可用天平測鐵塊的質(zhì)量,可用量筒或刻度尺測量鐵塊的體積(填寫兩種測量工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a)所示,使用托盤天平時被測物體應(yīng)放置在左盤(選填“左”或“右”).圖(b)中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3℃.圖(c)所示的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大小的儀器,此時它的示數(shù)是3.4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一物體受拉力作用以0.1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它受到的摩擦力是10N,若速度增加到0.5m/s后,物體仍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此時它受到的水平拉力大小是多少?受到的摩擦力多大?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首先打破“原子不可再分”的科學(xué)家是( 。
A.湯姆遜B.盧瑟福C.牛頓D.奧斯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釣魚島是我國的領(lǐng)土,在該海域的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它們是不可再生能源(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其中天然氣是一種對大氣環(huán)境破壞相對較小的能源.考察隊在勘探其海域某地海底地質(zhì)構(gòu)造時,使用了一種無人潛水艙,潛水艙在海面下勻速下潛過程中受到的海水浮力不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潛水艙在海面下500m深度受到的海水壓強約為5×106Pa(設(shè)海水的密度為1.0×103kg/m3,常數(shù)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是寧波某地的等高線地形圖,請回答以下問題:
(1)你欲攀登B高地,有CB、DB兩條登山路線,其中坡度較緩的是DB路線.
(2)如甲、乙兩位同學(xué)體重相等,分別從C、D兩地開始登山,結(jié)果甲先于乙登上B地,則功率較大的是甲(選填“甲”或“乙”).
(3)當(dāng)你分別站在A、B兩處時,你的重力勢能在B處更大(選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