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崇明島是祖國的第三大島,它物產豐富,尤其以優(yōu)質農副產品享譽島內外.馬鈴薯是島上一種常見農作物,學完了密度、浮力等知識后某初中物理興趣小組猜測:馬鈴薯所含淀粉的百分比可能與馬鈴薯的密度有關,于是找來了一些新鮮的馬鈴薯進行實驗,得到如下表格:
馬鈴薯的密度(g/cm31.081.101.121.141.17
馬鈴薯所含淀粉百分比(%)141822.526.530
①根據(jù)以上信息,關于馬鈴薯所含淀粉的百分比與馬鈴薯密度的關系,可得的初步結論是:馬鈴薯中淀粉含量越高,密度越大.
②得出結論后,該小組的同學又猜想:可以將馬鈴薯直接放入水中,通過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最終狀態(tài),來判斷馬鈴薯所含淀粉百分比的高低.請簡要說明是否可行?不行,因為馬鈴薯的密度都是大于水的密度,放入水中都是下沉,最終狀態(tài)相同.

分析 (1)從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馬鈴薯密度和淀粉含量的關系,得出結論.
(2)將馬鈴薯直接放入水中,若馬鈴薯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下沉;若馬鈴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上;若馬鈴薯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懸浮,據(jù)此判斷.

解答 解:
①由表格數(shù)據(jù)知,馬鈴薯中淀粉含量越高,密度越大.
②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馬鈴薯的密度都是大于水的密度,放入水中都是下沉,最終狀態(tài)相同,所以據(jù)此不能判斷馬鈴薯所含淀粉百分比的高低.
故答案為:
①馬鈴薯中淀粉含量越高,密度越大;
②不行,因為馬鈴薯的密度都是大于水的密度,放入水中都是下沉,最終狀態(tài)相同.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分析實驗得出結論的能力,要求認真分析題意,從中得出有用信息加以利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體積為1×10-33的石塊沉在河底,它受到水的浮力為9.8牛;當河中水位上漲時,石塊受到水的壓強變大,浮力不變(后兩空均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各組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鏡進行實驗,小華所在的小組實驗操作規(guī)范,測量準確,該小組實驗記錄如下表:
實驗序號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質
112.0024.00倒立、放大、實像
216.0016.00倒立、等大、實像
320.0013.33倒立、縮小、實像
430.0010.91倒立、縮小、實像
(1)請你根據(jù)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鏡的焦距f=8.00cm.在實驗中,我們需要讓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處.
(2)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在一定范圍內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越近,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大,同時發(fā)現(xiàn)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就越遠.
(3)若燭焰、凸透鏡、光屏分別放在某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當凸透鏡位置不變,燭焰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一小段距離時,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靠近(遠離/靠近)凸透鏡方向移動適當?shù)木嚯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a)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實心圓柱體A、B由不同材料制成,A的密度是B的一半.它們的高度均為H.A的質量是B的三分之一.如圖(b)所示,若在A、B上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相同的厚度h,并將所截去的部分均疊放至對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當截去厚度h時,恰能使疊放后的物體A′、B′對地面的壓強相等.求:h與H之比.(可用分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兩端的電壓和燈泡的電阻均保持不變.當只閉合開關S和S1時,燈L1正常發(fā)光,電流表A的示數(shù)為I1,電壓表V1的示數(shù)為U1,電壓表V2的示數(shù)為U2,電阻R3消耗的電功率為P3;當只閉合開關S和S2時,電流表A的示數(shù)為I2,電壓表V1的示數(shù)為U1′,電阻R4消耗的電功率為P4.已知:U2=2U1,U1=3U1′,P3=2W,P4=1.5W.
求:
(1)分別畫出當只閉合開關S和S1時的等效電路圖和當只閉合開關S和S2時的等效電路圖;
(2)電流I1與I2的比值;
(3)電阻R3與R4之比;
(4)燈L1的額定電功率P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是R1和R2兩個電阻中的電流隨它們兩端電壓變化的I-U圖象.從圖象可知,電阻R1與R2的大小關系是( 。
A.R1=R2B.R1<R2
C.R1>R2D.R1可能大于R2,也可能小于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所示為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每個鉤碼2N.(繩重、摩擦和彈簧測力計自重均不計):
(1)實驗時要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
(2)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圖中所示,由圖可知拉力的大小為2.4N,若鉤碼上升的高度為10cm,則有用功是0.6J,總功是0.72J,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3.3%;動滑輪的重力是1.2N.
(3)取下2個鉤碼,再做實驗,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會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測得加在某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是2V時,通過導體的電流是0.5A,則這段導體的電阻是4Ω.當電壓增加到4V時,導體中的電流強度為1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如圖是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
(1)實驗器材有木塊、鐵塊、墊塊、各處粗糙程度相同的長木板、彈簧測力計各一個,砝碼若干,為了完成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
(2)實驗時某同學在木塊或鐵塊上放置不同的砝碼,改變物塊的重力,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塊沿斜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的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接觸面粗糙程度物塊重G/N物塊上升的高度h/m沿斜面的拉力F/N物塊移動的距離L/m機械效率
1較粗糙(木塊-木板)2.00.251.20.8052%
2同上2.00.351.40.8063%
3同上5.00.353.50.8063%
4較光滑(鐵塊-木板)5.00.353.10.80
①該同學運用控制變量法探究的是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物塊重、傾斜程度的關系.
②在第四次實驗中,斜面的機械效率為71%(結果精確到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