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兩塊完全相同的銅塊,用線系住后,分別浸沒在水和酒精中,當銅塊靜止時,比較線對銅塊的拉力FT1、FT2的大小

[  ]

A.FT1>FT2

B.FT1<FT2

C.FT1=FT2

D.無法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9?茂名)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銅塊和木塊的大小和形狀完全相同,實驗時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1)比較(甲)、(乙)兩圖,可得到的結論是
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2)圖(乙)、(丙)中銅塊和木塊疊在一起的目的是使
壓力大小
壓力大小
相同.
(3)圖(甲)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是
2.2
2.2
N.若物體不是做勻速運動,而是做加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
大于
大于
摩擦力;若物體做減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
小于
小于
摩擦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實驗時,小明先在豎直方向上對彈簧測力計調(diào)零,然后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測出的摩擦力
小于
小于
實際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實際操作時,手拉著彈簧測力計做勻速直線運動是比較難做到的,因而測力計的讀數(shù)不一定等于摩擦力的大。埬闾岢鲆粋改進的方法,確保測力計的讀數(shù)等于摩擦力的大。
你的做法(畫圖或文字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濱海縣二模)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銅塊和木塊的大小和形狀完全相同,實驗時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1)比較(甲)、(乙)兩圖,可得到的結論是
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2)圖(乙)、(丙)中銅塊和木塊疊在一起的目的是使
壓力
壓力
相同.
(3)圖(甲)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是
2.2
2.2
N.若物體不是做勻速運動,而是做加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
大于
大于
摩擦力;若物體做減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
小于
小于
摩擦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實際操作時,手拉著彈簧測力計做勻速直線運動是比較難做到的,因而測力計的讀數(shù)不一定等于摩擦力的大。埬闾岢鲆粋改進的方法,確保測力計的讀數(shù)等于摩擦力的大。愕淖龇ǎó媹D或文字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銅塊和木塊的大小和形狀完全相同,實驗時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做勻速直線運動.

(1)比較甲、乙兩圖,可得出的結論是在粗糙程度相同時,
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2)圖乙、圖丙中,銅塊和木塊疊在一起的目的是使
壓力
壓力
相同,探究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同學們以“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為課題進行了如下探究:如圖所示,下表是某小組同學利用長木板、毛巾、2塊完全相同的帶鉤木塊、彈簧測力計等器材,在實驗探究時得到的一組實驗數(shù)據(jù):

實驗次數(shù) 與木塊的摩擦面 木塊的放置方式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N
1 木板表面 一木塊平放 1.8
2 木板表面 一木塊平放 2.9
3 毛巾表面 一木塊平放 2.4
4 木板表面 兩木塊疊放 3.6
(1)你認為表中哪個數(shù)據(jù)是不合理的,
第2
第2
次數(shù)據(jù);正確使用測力計的情況下,造成這個錯誤的可能原因是
沒有勻速拉動木塊造成的
沒有勻速拉動木塊造成的

(2)分析第1和第4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是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相同時,
壓力
壓力
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分析
1和3
1和3
兩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還可以得到與(2)不同的結論是:
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3)小麗同學提出了一個問題: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是否有關呢?然后她將木塊沿豎直方向截取一半后,測得木塊所受摩擦力變?yōu)樵瓉淼囊话耄纱说贸觯耗Σ亮Φ拇笮‰S接觸面積的減小而減小,你認為她的探究過程存在的缺陷是
沒有控制變量(或沒有控制壓力不變)
沒有控制變量(或沒有控制壓力不變)

要“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是否有關”應該選擇一個
長方體
長方體
(填“長方體”或“正方體”)木塊,至少需要通過做
2
2
次實驗才能得出較為準確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