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4.用10N把一塊重2kg的長方體壓在豎直的墻壁上靜止不動,如圖所示,長方體與墻的摩擦力大小是20N,方向是豎直向上;若長方體與豎直墻壁接觸面積為0.1m2,則長方體對墻壁的壓強是100Pa.

分析 ①物體在水平方向受到兩個力的作用:壓力和墻壁的支持力;物體在豎直方向受到兩個力的作用:重力和摩擦力;
②已知壓力和受力面積,利用P=FS計算墻壁受到的壓強.

解答 解:
①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的是平衡力,豎直方向受到向下的重力,所以還受到向上的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即f=G=mg=2kg×10N/kg=20N,方向豎直向上;
②墻壁受到的壓強為P=FS=10N0.1m2=100Pa.
故答案為:20;豎直向上;100.

點評 本題考查摩擦力和壓強的計算,關鍵是公式及其變形的靈活運用;難點是對物體所受壓力的判斷,壓力是豎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高速公路在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其中與慣性無關的是(  )
A.酒后不駕車B.駕車須系安全帶
C.行車保持一定車距D.雨天路滑,減速慢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如圖,水平面上有一個高為20cm、質量為130g的玻璃容器,粗、細兩部分高度相同且均為圓柱形,底面積是20cm2,開口面積是10cm2,容器壁厚度不計.現往容器中加入270g的水.則容器對地面的壓強為2000Pa,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3.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一座限重為5×104N的橋,一輛自身質量為1.1t的卡車要能安全過橋,所能裝載的貨物不能超過3900 kg(g=10N/kg).在生活中,我們有過以下的體驗或觀察:①書包背帶做得較寬;②注射器的針頭做得很尖;③運動鞋底花紋做的很深;④裝訂試卷時用力按壓訂書機;⑤寫字的筆桿握筆處凹凸不平;⑥搬運機器時,在機器下面墊上圓木.其中主要目的為了增大摩擦的是③⑤.(填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9.按照題目要求作圖:

(1)如圖1,小球重3牛,處于靜止狀態(tài),試在圖中畫出小球所受拉力的圖示.
(2)重為10N的物體對斜面產生一定的壓力,請在圖2上畫出物體所受重力和斜面所受的壓力的示意圖.
(3)如圖3,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的太陽能汽車受到兩對平衡力的作用,請在圖4上畫出汽車受力的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37題.
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昂尼斯(1853~1926)發(fā)現,水銀的電(表示單位長度單位橫截面積的某種材料的電阻)并不象預料的那樣隨溫度降低逐漸減小,而是當溫度降到4.15K附近時,水銀的電阻突然降到零.某些金屬、合金和化合物,在溫度降到絕對零度附近某一特定溫度時,它們的電阻率突然減小到無法測量的現象叫做超導現象,能夠發(fā)生超導現象的物質叫做超導體.
超導體由正常態(tài)轉變?yōu)槌瑢B(tài)的溫度稱為這種物質的轉變溫度(或臨界溫度)TC.現已發(fā)現大多數金屬元素以及數以千計的合金、化合物都在不同條件下顯示出超導性.如鎢的轉變溫度為0.012K,鋅為0.75K,鋁為1.196K,鉛為7.193K.20世紀80年代初,米勒和貝德諾爾茨開始注意到某些氧化物陶瓷材料可能有超導電性,他們的小組對一些材料進行了試驗,于1986年在鑭-鋇-銅-氧化物中發(fā)現了Tc=35K的超導電性.1987年,中國、美國、日本等國科學家在鋇-釔-銅氧化物中發(fā)現Tc處于液氮溫區(qū)有超導電性,使超導陶瓷成為極有發(fā)展前景的超導材料.2009年10月10日,美國科學家合成物質(Tl4Ba),將超導溫度提高到254K,僅比冰的熔點低19℃,對于推廣超導的實際應用具有極大的意義.
(1)通過本文的描述,“電阻率”是描述材料導電性能(選填“導電性能”或“導熱性能”)的物理量.
(2)超導體由正常態(tài)轉變?yōu)槌瑢B(tài)的溫度稱為這種物質的臨界溫度,通常用符號TC來表示.
(3)2009年10月10日,美國科學家合成的物質(Tl4Ba)若溫度在-19℃以下,電阻率幾乎為零.
(4)文中提到的溫度單位“K”為熱力學溫度,若“溫度改變1℃”和“溫度改變1K”的物理意義完全一樣,依據本文的描述,你認為:在一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373 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6.如圖所示,某人拉著小車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勻速運動,請你在圖中畫出小車受到的重力G和摩擦力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物理學中把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稱為負電荷;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與玻璃摩擦過的絲綢相互靠近會排斥(選填“吸引”或“排斥”),這是因為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在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同學們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接觸面所受的壓力;②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觸面積的大小;④物體運動的快慢.為此,小明通過如圖所示的實驗進行驗證.

(1)實驗中需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木塊,使它沿長木板滑動.根據二力平衡知識可知,這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2)小明在探究猜想①時,利用下圖中甲、乙兩組數據比較得出:“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就越大”的結論.你認為他這樣對比這兩組數據就得出這樣的結論對嗎?不對.你的理由是:沒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3)對比實驗甲和丙,是為了驗證猜想②;(填猜想因素的序號).得出的結論是在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4)小明利用圖甲實驗裝置驗證猜想③,須再把木塊側放,并按正確的方法拉動木塊,發(fā)現兩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相等,從而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有關”或“無關”).
(5)為了驗證猜想④是否正確,小華同學用圖甲裝置進行了二次實驗,實驗記錄如表:
實驗次數木塊運動速度(m/s)測力計示數(N)
10.050.6
20.100.6
30.150.6
由實驗記錄可知,猜想④是錯誤(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6)在實驗探究中,小華同學應用的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是B.
A.類比法        B.控制變量法       C.推理法          D.等效替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