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學習“光的傳播”時,看到老師的一個演示實驗,過程如下:
①用激光筆射向水中,觀察到光線是一條直線(如圖1所示);②在A點處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觀察到光線發(fā)生了彎曲;③經(jīng)攪拌后,觀察到光線又變直。小明根據(jù)上述現(xiàn)象得出的結果,正確的是( 。
A. 光的傳播需要介質
B.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線傳播
C. 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線傳播
D.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屆江蘇省附屬初級中學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甲圖所示的電路,開關S1____(能/不能)實現(xiàn)對燈L1的控制,該電路存在的安全隱患是____;如圖乙,在進戶線的干路上串聯(lián)一個標有“220V 44W”的燈L2,只閉合開關S2時發(fā)現(xiàn)L1不亮,L2正常發(fā)光,說明L1所在支路____(有/沒有)短路情況,此時電路中的電流為____A,若此時用測電筆接觸A點,氖管____(會/不會)發(f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西片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將兩個底面平整、干凈的鉛柱緊壓后,兩個鉛柱就會結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個較重的物體也不會將它們拉開.這個實驗表明
A. 分子間存在引力;
B. 分子間存在斥力;
C. 分子間有間隙;
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整合】人教版九年級 中考復習第四章光現(xiàn)象中考練習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成的像是A1B1,若在A1B1與平面鏡之間放置一塊足夠大的木板CD,則人眼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通過平面鏡觀察到像A1B1;若使物體遠離平面鏡,則像A1B1的大小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整合】人教版九年級 中考復習第四章光現(xiàn)象中考練習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中,正確表示光從水斜射入空氣的情況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四川省廣元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為了驗證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小薇設計了如圖所示的電路進行實驗.
(1)在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______狀態(tài).
(2)小徽先將電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閉合開關后,觀察到燈L2發(fā)光,但燈L1不發(fā)光,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零,電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______.
(3)排除故障后,她測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電流分別為I1、I2和I,電流表示數(shù)如圖2中甲、乙、丙所示,可讀出I1=0.5A,I2=______A,I=______A.根據(jù)測量結果.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你認為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電流和各支路電流的關系是:______.(寫出關系式即可)
(4)為了驗證結論的普遍性,小薇采用了更換不同燈泡繼續(xù)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你還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四川省廣元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我們經(jīng)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條醒目的警示:“嚴禁用塑料桶運汽油”。這是因為在運輸過程中汽油會不斷與筒壁摩擦,使塑料桶帶________,造成火災隱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四川省廣元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中,不是通過做功來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是【 】
A. 用鋸鋸木頭,木頭和鋸條都變熱 B. 一根鐵絲反復彎折,彎折處會熱得燙手
C. 冬天用暖水袋取暖 D. 流星進入大氣層由于摩擦而發(fā)光發(fā)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屆山東省業(yè)水平模擬試卷(一)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多選題
如圖所示,將一個由某種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放入甲液體中時,小球漂;當把它放入乙液體中時,小球懸浮。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球在甲、乙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B. 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
C. 該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體的密度
D. 該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體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