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晚自習時,小明所在教室的電燈突然熄滅,現(xiàn)請你根據(jù)這個現(xiàn)象,完成下列探究:
提出問題:教室里的電燈為什么全熄滅了?
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你可能提出的猜想是:
猜想一:可能停電了
猜想二:可能校園空氣開關跳閘了.

分析 教室的燈突然全部熄滅,可能的原因有:停電了,校園的空氣開關跳閘了.
要驗證是不是停電了,就需要觀察教室外的燈是否亮著;要驗證是不是空氣開關跳閘了,就需要觀察校園空氣開關是否跳閘.

解答 解:提出問題:教室里的電燈為什么全熄滅了?
猜想一:可能停電了,
驗證猜想的依據(jù)是:觀察教室外的燈是否亮著;
猜想二:可能校園空氣開關跳閘了,
驗證猜想的依據(jù)是:觀察校園空氣開關是否跳閘.
故答案為:教室里的電燈為什么全熄滅了?可能停電了;可能校園空氣開關跳閘了.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利用物理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當燈泡突然熄滅時,我們首先會猜想是不是停電了,然后猜想是不是保險絲熔斷了,本題體現(xiàn)了物理和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光現(xiàn)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是(  )
A.水中倒影B.小孔成像C.日食的形成D.海市蜃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小明用刻度尺正確操作,測得某物體的長為12.3cm,關于該測量結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結果是用最小刻度為1mm的刻度尺測量的
B.該結果是用最小刻度為1cm的刻度尺測量的
C.該結果中的“3”是估讀的
D.該結果是中不存在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的是( 。
A.小孔成像B.教室里的黑板“反光”
C.立竿見影D.海市蜃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由于怕飯菜太燙,來不及冷卻而影響小明的早餐,媽媽總是很早就起床了.為了讓媽媽多睡一會兒,小明就想找到一種讓物體快速冷卻的方法.為此小明進行了如下的究,小明注意到媽媽是把飯菜放在空氣中冷卻的,而廚房中適合用來冷卻的另一種物質(zhì)就是水.水和空氣哪個的導熱性能好呢?為此小明用兩個相同的牛奶瓶,都裝入熱牛奶,一個放在溫度與室溫相同的水中,另一個就放在空氣中,為了盡量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他把兩個瓶都用木塊墊起來,放在同一個桌面上.如圖所示.實驗時他每隔一定的時間記錄一次甲、乙兩溫度計的示數(shù),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
時間/min024681012141618
甲的示數(shù)/℃70605347423937353433
乙的示數(shù)/℃70666158555250484644
(1)對甲、乙兩個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們哪些量相同?
(2)小明通過實驗,得到的正確結論是什么?
(3)進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數(shù),小明又發(fā)現(xiàn),在冷卻過程中,牛奶冷卻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來越慢.(選填“快”或“慢”)
(4)小明又仔細分析了冷卻速度變化的原因,認識到這是因為牛奶冷卻的快慢還會受到水溫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A、B兩組同學通過實驗探究漂浮在液面的實心圓柱體在被壓入液體的過程中,圓柱體上表面受到的壓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如圖所示,實驗時他們讓高為0.3米的圓柱體先后漂浮在甲、乙兩種液體中(已知ρ>ρ),并在圓柱體上表面施加壓力F以改變圓柱體的下表面到液面的距離h,同時利用力傳感器測得壓力F的大小,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甲液體密度為ρ) 
實驗序號12345678910
h(米)0.180.200.220.240.260.280.300.320.330.33
F(牛)00.601.201.802.403.003.603.603.604.50
表二(乙液體密度為ρ
實驗序號11121314151617181920
h(米)0.200.220.240.260.280.300.320.340.360.36
F(牛)00.541.081.622.162.702.702.702.703.90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2、3、4、5、6與7或12、13、14、15與16數(shù)據(jù)中圓柱體的下表面到液面的距離h和上表面受到的壓力F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漂浮在同種液體中的同一實心圓柱體,在被壓入液體的過程中,圓柱體下表面到液面的距離越大,圓柱體上表面受到的壓力越大.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3與12或4與13或5與14或6與15或7與16等數(shù)據(jù)中圓柱體的下表面到液面的距離h和上表面受到的壓力F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漂浮在不同液面的實心圓柱體在被壓入液體的過程中,當圓柱體的下表面到液面的距離h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圓柱體上表面受到的壓力F越大.
(3)繼續(xù)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當圓柱體處于浸沒到剛剛觸底時,圓柱體上表面受到的壓力F不隨h的變化而變化.
(4)實驗序號10或20數(shù)據(jù)中壓力F變大的原因可能是圓柱體下表面受到了容器底向上的支持力.根據(jù)所學的知識,B小組同學又設計了替代力傳感器測量壓力F的方案:他們將質(zhì)量已知的硬幣放在圓柱體上表面,通過改變硬幣的數(shù)量來改變h的大小,然后將所放硬幣的重力大小作為壓力的大小記錄在表格中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你認為B小組同學的探究方案有何不妥之處:沒有考慮到硬幣在液體中受到浮力作用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如圖所示,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此時入射角為30度,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增大入射角時,折射角增大(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某同學探究物塊以一定的速度v0從斜面底端上滑的最大距離L與哪些因素有關.他猜想最大距離L可能與斜面的傾角θ、物塊的質(zhì)量m、速度v0的大小三個因素有關.他選用若干相同材料的長方體物塊和同一斜面進行實驗.將物塊從斜面的底端以速度v0沿斜面向上彈出,測得最大距離L,如圖所示.改變相關條件,多次實驗,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中:
表一:m1=0.2千克表二:m2=0.4千克
序號θv0
(米/秒)
L
(米)
序號θv0
(米/秒)
L
(米)
110.0566820.2263
220.2263916°30.4500
316°30.45001016°40.8000
423°30.41561123°40.7390
553°30.36001253°51.0000
653°40.64001368°51.0352
768°40.66261483°51.1547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2、8或3、9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不同物塊,在斜面底端以相同的速度v0沿傾角θ相同的同一斜面向上彈出,上滑的最大距離L與物塊質(zhì)量m大小無關.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2、5與6或9與10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傾角θ相同、同一斜面底端的同一物塊,以不同的速度v0沿斜面向上彈出時,上滑的最大距離L與物塊的速度v0有關.
(3)該同學分析了表一、表二中實驗數(shù)據(jù)后得出的結論是:同一物塊,在同一斜面底端以相同的速度v0沿斜面向上彈出,斜面傾角θ越大,上滑的最大距離L越小.您認為他的觀點是錯誤的(選填“正確”或“錯誤”),您判斷的依據(jù)是由表二中12、13、14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論:同一物塊,在同一斜面底端以相同的速度v0沿斜面向上彈出,斜面傾角θ越大,上滑的最大距離L越大.
(4)完成上述實驗后,有同學提出新的猜想:上滑的最大距離L還可能與物塊和斜面的材料有關.為了驗證猜想,應增加的器材是不同材料的物塊和斜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電磁鐵的左下方有一鐵塊,在彈簧測力計作用下向右作勻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當鐵塊從電磁鐵的正下方向右運動,同時滑片逐漸向下滑動,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電磁鐵的磁性逐漸減弱B.鐵塊受到的摩擦力不變
C.鐵塊對地面的壓強逐漸增大D.彈簧秤的讀數(shù)逐漸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