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鵬同學在使用電烙鐵焊接物體時發(fā)現(xiàn),電烙鐵通電后熱的發(fā)燙,而跟電烙鐵串聯(lián)在一起的銅導線卻不怎么熱.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他的思考: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的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系呢?張曉鵬同學對此現(xiàn)象進行了大膽的猜想:

猜想1: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的多少可能與導體的電阻有關(guān);

猜想2: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的多少可能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有關(guān);

猜想3: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的多少可能與通電時間有關(guān).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張曉鵬同學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前兩溫度計的示數(shù)相同).

(1)要驗證猜想1是否正確,需要確保________不變,合上開關(guān),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兩電阻絲產(chǎn)生熱量的多少是通過________反映出來.

(2)要利用上圖所示的器材,驗證猜想2是否正確,請你幫他寫出實驗步驟.

(3)請你另舉一個和該實驗所用方法相同的實驗名稱.

答案:
解析:

  (1)通過甲、乙電阻絲的電流和通電時間 溫度計示數(shù)的變化

  (2)①閉合開關(guān),通電1 min后觀察兩溫度計的示數(shù);②向左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通電1 min后觀察兩溫度計的示數(shù);③再向左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通電1 min后觀察兩溫度計的示數(shù);④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

  (3)探究歐姆定律(或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如圖1所示是小鵬同學在使用同一支壓強計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過程中的一個情景.請你仔細觀察圖11,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甲、乙兩次測得的壓強哪次大?
;
②你是根據(jù)什么現(xiàn)象作出的判斷?
U形管內(nèi)的液面高度差
U形管內(nèi)的液面高度差
;
③如果A、B兩燒杯中的液體都是水,根據(jù)實驗,可以得到什么規(guī)律?
在同種液體中,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
在同種液體中,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

(2)某中學物理課外實驗小組,為了探究物體浸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變化情況,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將一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圓柱型金屬體(高度為10cm)緩慢浸入水中(水足夠深),從圓柱體接觸水面至接觸容器底之前,分別記下圓柱體下表面所處的深度h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如圖2所示.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次序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4.75 4.25 3.75 3.25 2.75 2.25 2.25
F/N 0 0.5 1.0 1.5 2.0
①請將6、7兩次實驗計算出的浮力填入表格;
②依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3中的坐標系中畫出浮力F與深度h關(guān)系的圖象;
③通過對圖象的分析,你得到的結(jié)論是:
在圓柱體沒有完全浸沒水中之前,圓柱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下表面所處的深度h成正比;完全浸沒后,圓柱體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再變化
在圓柱體沒有完全浸沒水中之前,圓柱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下表面所處的深度h成正比;完全浸沒后,圓柱體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再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明用蠟燭、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實驗,如圖所示.
(1)實驗中使用刻度尺,是為了測量
物距和像距
物距和像距

(2)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原因是
便于觀察像的位置
便于觀察像的位置

(3)實驗中的兩支蠟燭要求大小
相同
相同
,這是為了探究像與物體的
大小
大小
關(guān)系.
(4)在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蠟燭
A
A
(填“A”或“B”)這一側(cè)觀察.
(5)移動玻璃板后的蠟燭B,使它與蠟燭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移開蠟燭B,用白紙做光屏放在該位置,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白紙,通過
白紙上沒有蠟燭的像
白紙上沒有蠟燭的像
現(xiàn)象,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6)為證實上述有關(guān)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的操作是
B
B

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相同的操作
(7)點燃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蠟燭A,曉蘭同學在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都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請你推斷其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
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

(8)小明將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大小
不變
不變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學習周報 物理 滬粵八年級版 2009-2010學年 第1期 總第157期 滬粵版 題型:013

張曉華同學在玩耍時撿到一長方體木塊,她想知道該長方體木塊最長邊的長度,于是找來了一把零刻線已磨損的刻度尺進行測量,如圖所示,則該物體長度是

[  ]
A.

7.8 cm

B.

7.85 cm

C.

1.8 cm

D.

1.85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1所示是小鵬同學在使用同一支壓強計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過程中的一個情景.請你仔細觀察圖11,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甲、乙兩次測得的壓強哪次大?______;
②你是根據(jù)什么現(xiàn)象作出的判斷?______;
③如果A、B兩燒杯中的液體都是水,根據(jù)實驗,可以得到什么規(guī)律?______.
(2)某中學物理課外實驗小組,為了探究物體浸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變化情況,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將一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圓柱型金屬體(高度為10cm)緩慢浸入水中(水足夠深),從圓柱體接觸水面至接觸容器底之前,分別記下圓柱體下表面所處的深度h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如圖2所示.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次序1234567
h/cm024681012
F/N4.754.253.753.252.752.252.25
F/N00.51.01.52.0
①請將6、7兩次實驗計算出的浮力填入表格;
②依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3中的坐標系中畫出浮力F與深度h關(guān)系的圖象;
③通過對圖象的分析,你得到的結(jié)論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氬┑掳鍊楁慨瀵告崲濮椻偓閻涱喛绠涘☉娆愭闂佽法鍣﹂幏锟�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捐鈹戦悩鍙夋悙缂佺媭鍨堕弻銊╂偆閸屾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