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留心周圍的生活情景,你會時刻從中感受到物理知識的無窮魅力.請判斷如圖所示四個情景中哪個說法是正確的( �。�
A.如果腳與地面沒有摩擦,走路會變的很輕松
B.手拍桌子感到疼,是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駕駛員系安全帶是為了減小行駛中人的慣性
D.蘋果下落過程中動能增大

分析 (1)如果腳與地面無摩擦,人將無法走路;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
(4)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速度有關(guān).

解答 解:A、人走路是靠腳與地面的摩擦力,如果腳與地面無摩擦,人將無法走路,故A錯誤;
B、手拍桌子時,手對桌子有一個力的作用,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桌子對手有一個反作用力,故手會疼,故B正確;
C、駕駛員系安全帶是為了減小行駛中慣性對人造成的傷害,但不能減小人的慣性,故C錯誤;
D、蘋果下落過程中,質(zhì)量不變,速度增大,故動能變大,故D正確.
故選BD.

點評 此題考查了摩擦力的利用、力的作用特點、慣性的影響因素和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是一道綜合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小明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調(diào)整器材高度時,應點燃(填“點燃”或“不點燃”)蠟燭.
(2)器材處于圖甲所示位置時,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這與投影儀(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的成像特點相同.

(3)將蠟燭移動至20cm刻度處,應將光屏移動到B(填序號)范圍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A.50cm-60cm     B.60cm-70cm    C.70cm-80cm
(4)將蠟燭移動至45cm刻度處時,取下光屏,從凸透鏡右側(cè)通過凸透鏡可以看到燭焰的放大的虛
(填“虛”或“實)像.
(5)張老師用發(fā)光二極管制作了一個“F”形光源(如圖乙)代替蠟燭放在30cm刻度處,則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應該是圖丙中的B(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2.在圖中,根據(jù)給出的入射光線AO畫出反射光線OB,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太陽是個巨大的“核能(選填“核能”或“電能”)火爐”;核電站是利用核裂變(選填“裂變”或“聚變”)來發(fā)電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如圖是“觀察水沸騰”的實驗裝置.
(1)當水沸騰時,觀察到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此時水的沸騰點是96℃,說明液面上的氣壓小于(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個標準大氣壓.
(2)當水沸騰時,杯口附近出現(xiàn)大量“白氣”,“白氣”是杯中冒出的水蒸氣遇冷液化(選填“汽化”或“液化”)形成的,該過程要放熱(選填“吸熱”或“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暑假,家住聊城的小明準備乘坐Z308次列車去北京參加青少年夏令營,該車經(jīng)停車站的信息如下表所示,則該列車從聊城站出發(fā)到達北京西站所用時間約為3.5h.已知聊城站到北京西客站的路程約為490km,則該車此行程的平均速度約為140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估測最符合實際的是( �。�
A.初中生大拇指的長度一般為10cm
B.籃球從籃板上的籃圈落到地面的時間約為1min
C.炎熱夏天,太陽下摸起來燙手的石頭,溫度一定高于37℃
D.你用來答卷的筆質(zhì)量約為1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一艘輪船從長江駛?cè)霒|海,船受到的浮力( �。�
A.變大B.變小
C.不變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如圖中質(zhì)量為10kg的物體A靜止在水平地面.與地面接觸面積為0.2m2,A對地面的壓強是500Pa.若小明用50N的力豎直向上提該物體.則物體所受合力
為0 N(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