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如果有厚為2mm的茶色玻璃和厚為5mm的透明玻璃,應選用的玻璃板是2mm.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夠豎直,將對實驗產生的影響是:有可能找不到像.
(4)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填“較明亮”或“較黑暗”).
(5)用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 的關系.
(6)在尋找蠟燭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蠟燭A(填“A”或“A′”)這一側觀察.
(7)移去蠟燭A′,在其原來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選填“虛”或“實”)像.
(8)經過三次實驗,記錄的像與物對應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為了得到更多的實驗結論,接下來小明應該進行的操作是:將對應的像點和物點相連,判斷連線是否和鏡面垂直,測出像距和物距并進行比較.
(9)移動蠟燭的位置多次測量物距和像距,目的是多次實驗的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10)另一組同學用跳棋代替蠟燭,在方格紙上實驗.你認為這樣做有什么好處?(說出一點)
用方格紙方便研究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的關系,用棋子代替蠟燭,能更好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用棋子代替蠟燭,更環(huán)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