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72274  172282  172288  172292  172298  172300  172304  172310  172312  172318  172324  172328  172330  172334  172340  172342  172348  172352  172354  172358  172360  172364  172366  172368  172369  172370  172372  172373  172374  172376  172378  172382  172384  172388  172390  172394  172400  172402  172408  172412  172414  172418  172424  172430  172432  172438  172442  172444  172450  172454  172460  172468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汽車在公路上以 10m/s 的速度勻速直線前進,駕駛員發(fā)現(xiàn)前方路口燈號轉為紅燈,經 0.5s 的反應時間后,開始踩剎車,汽車車速 v 隨時間 t 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 0.5s 的反應時間內,車子前進了 10m
B.從開始剎車后 1s,車速為 5m/s
C.從燈變紅開始到汽車完全靜止,車子共前進了 10m
D.從燈變紅開始到車停下來為止,這段時間內車的平均速度為 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用均勻的電阻絲做成一個正方形ABCD,其電阻為160Ω.且在其內部用同樣的電阻絲連接成花形.花形中心及花瓣與正方形的各連接點都連接完好.將AB間用導線與6V的電源相連,測得A、B間的功率為1.8W.如圖所示,若將A、B間的電阻絲換為原電阻絲(材料相同)橫截面積的$\frac{1}{4}$的電阻絲,此時A、B間的功率為0.4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作圖題

4.按題目要求作圖:
(1)一束光線射到某平面鏡上,使其沿水平方向傳播,如圖1所示,請在圖中畫出平面鏡位置(圖中要顯示作圖痕跡);
(2)圖2中OA′是入射光線AO的折射光線,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BO的折射光線OB′的大致位置;
(3)圖3所示,兩條入射光線(或延長線)分別過凹透鏡的光心O和焦點F,請在圖中分別畫出經過凹透鏡折射后的光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在“測定鐵塊的密度”實驗中,用天平測量鐵塊質量時,砝碼放在天平的右盤,天平平衡后,砝碼與游碼位置如圖1所示,被測物體的質量為72.2克.如圖2(a)和(b)所示的裝置可用來研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其中圖b中金屬盒上橡皮膜所受液體壓強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向人們展示大氣壓強是很大的;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首次測定了大氣壓強的數值為1.03×105帕,實驗中用到密度為13.6×103千克/米3的水銀,其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水銀的質量是13.6×103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時,采用了如圖1所示的電路圖,實驗中他們選用的定值電阻是5Ω,電源電壓是3V,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范圍是0~15Ω. 

(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補充圖2中實驗器材的連接.要求: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時電阻變。
(2)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調節(jié)至B(選填“A”或“B”)端.
(3)當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通過調節(jié)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來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三次改變滑片位置,測得三組電壓和電流值(如表),其中第一次的電流表讀數如圖3所示,為0.3A,分析數據發(fā)現(xiàn)每次電壓與電流的比值是相同的(選填“相同”或“不同”).請你根據數據在圖4中畫出I-U圖象,由圖象可得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是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實驗序號123
電壓/V1.52.03.0
電流/A0.400.6
(4)接著為了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小明同學斷開開關S,用10Ω的電阻替換5Ω的電阻,他沒有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那么閉合開關后,電壓表的示數將變。ㄟx填“變大”、“不變”或“變小”),此時應將滑片P向A端(選填“A”或“B”)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如圖所示是以為學生測小車從斜面滑下的平均速度實驗,斜面應該保持較小(選填“較大”或“較小”)的坡度,方便測量時間.B 是斜面 ABC 的中點,表內一格代表一秒,指針轉動未超過一圈,請在下方的實驗表格內填好應填的數據.
路程(cm)運動時間(S)平均速度(m/s)
全程605
上半段30310
下半段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某小組同學用托盤天平、彈簧測力計、鉤碼、沙袋等器材進行實驗,探究物體所受的重力與物體的質量之間的關系,表一、表二是他們在實驗中測量得到的數據.
表一鉤碼
 實驗序號 質量(千克) 重力(牛) 
 1 0.1 1××××
 2 0.2 2××××
 3 0.3 3××××
 4 0.4 4××××
表二
 實驗序號 質量(千克) 重力(牛) 
 5 0.2 2××××
 6 0.4 4××××
 7 0.6 6××××
 8 0.8 8××××
①分析表一(或表二)中的實驗數據,可歸納的初步結論是物體所受的重力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②分析實驗序號2與5(或4與6)中的數據初步表面,當物體的質量相同時,物體所受的重力與組成物體的材料無關.
③為了進一步探究,小組同學對表一、表二中的實驗數據進行了適量運算,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規(guī)律.請給表一和表二中的最后一列設計一個恰當的項目名稱重力/質量(牛/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如圖是小張和小李兩位同學利用光具盤等工具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時分別觀察到的兩種光路情況.
①仔細觀察如圖甲(或圖乙)后,根據實驗現(xiàn)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光線從空氣射入其他介質,要向法線方向偏折(或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進一步觀察和比較 圖中兩種折射情況,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入射角相同的情況下,光在玻璃中的折射角比在水中小(或光在不同介質中的折射角不同,或不同介質對光的折射本領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小嘉和小惠在做“驗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他們將凸透鏡放置于光具座的A點(50cm處)且保持不變,如圖所示,(現(xiàn)有焦距為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鏡可選擇).小嘉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的一側,在光具座68厘米刻度處的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則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10或15厘米.
①小嘉先后兩次將蠟燭放在距B點6厘米處,在凸透鏡的右(左/右)側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兩個像,比較兩次所成的像,當蠟燭置于光具座上24厘米刻度處時所成的像較小,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10厘米.
②小嘉和小慧在實驗中,需要多次改變點燃蠟燭的位置進行實驗,其目的是為了得到普遍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