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76440  176448  176454  176458  176464  176466  176470  176476  176478  176484  176490  176494  176496  176500  176506  176508  176514  176518  176520  176524  176526  176530  176532  176534  176535  176536  176538  176539  176540  176542  176544  176548  176550  176554  176556  176560  176566  176568  176574  176578  176580  176584  176590  176596  176598  176604  176608  176610  176616  176620  176626  176634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小強利用U形管壓強計和裝有水的大燒杯來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壓強計是通過比較U形管液面高度差 來比較被測壓強大小的.
(2)當金屬盒在空氣中時,U形管兩邊的液面應當相平,而小明同學卻觀察到如圖甲所示的情景,接下來的操作應該是C
A.再多加一些水   B.倒出一些水   C.取下軟管重新安裝   D.按壓金屬盒的橡皮膜
(3)小強再作圖乙所示的檢查.當用手指按壓(不論輕壓還是重壓)橡皮膜時,發(fā)現(xiàn)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幾乎不變化.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軟管或橡皮膜漏氣.
(4)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將金屬盒浸沒于水中,發(fā)現(xiàn)隨著金屬盒沒入水中的深度不斷增大,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逐漸變大,如圖丙所示,由此可知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深度有關.
(5)小強保持丙圖中金屬盒的位置不變,并將一杯濃鹽水倒入燒杯中攪勻后,實驗情形如圖丁所示.比較丙、丁兩次實驗,小強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其內部的壓強越大的結論.你認為他的結論是否可靠?
答:不可靠.原因是:沒有控制金屬盒在兩種液體中的深度一樣.
(6)他換用其他液體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當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時,U形管左右兩側液面的高度差對比不明顯,則下面操作不能使兩側液面高度差對比更加明顯的是③(選填序號)
①燒杯中換密度差更大的液體  ②U形管中換用密度更小的酒精 ③將U型管換成更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3.如圖所示為小型建筑工地上使用的罐籠式提升機,提升機由兩個定滑輪、一個動滑輪和罐籠幾個部件構成,用它能把建筑材料從低處勻速提升到高處.如果罐籠和動滑輪的總質量為200kg,某次提升建筑材料的質量為300kg,建筑材料在50s時間內勻速豎直上升了10m,不計滑輪的輪與軸之間的摩擦和鋼絲繩所受的重力,取g=10N/kg,求:
(1)鋼絲繩上的拉力大。
(2)鋼絲繩上拉力的功率;
(3)該提升機此次提升建筑材料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小紅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將燭焰放在透鏡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時,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此像可能是虛像
B.此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C.照相機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
D.將蠟燭靠近凸透鏡時,燭焰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將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小麗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將焦距為10cm的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實驗過程中保持透鏡在50cm刻度線處不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至82cm刻度線處,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如圖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能夠說明放大鏡的成像特點
B.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應該將蠟燭向右移動,光屏向左移動
C.若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線處,通過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倒立縮小實像
D.若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光具座上30cm刻度線處,在透鏡的右側透過凸透鏡向蠟燭方向看,看不到蠟燭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小陽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焦距為20cm的凸透鏡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線處,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甲所示.接著他保持蠟燭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A換為凸透鏡B并保持位置不變,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乙所示.關于上述實驗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凸透鏡A的焦距小于凸透鏡B的焦距
B.兩次實驗中凸透鏡所成的像均為實像
C.圖甲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幻燈機的成像特點
D.圖乙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照相機的成像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某實驗小組用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如圖所示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節(jié)燭焰、光屏的位置,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小明在另一次實驗時將蠟燭和凸透鏡固定,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個大小不變的圓形光斑,原因可能是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
(3)調整后,三者位置如圖所示,光屏得到一個清晰的蠟燭的像,該像是倒立、縮小(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此時他將遠視眼鏡的鏡片甲、乙分別放到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向左移動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兩次移動光屏的距離分別為s1、s2,若s1<s2,說明鏡片甲的焦距>乙的焦距(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小明發(fā)現(xiàn)“伏安法”測電阻比較麻煩,通過查閱資料和探究,他制作了一只簡單的可直接測電阻儀器.需器材:一節(jié)干電池(1.5V),電流表(0-0.6A),滑動變阻器(10Ω,0.5A),開關及導線若干.電路原理如圖甲所示,當AB間接入不同阻值的電阻時,在電流表對應的位置標出阻值即可.(A、B為金屬接線觸點)
(1)調試時,直接把A、B相碰,為保證電路安全,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最小值是3Ω,
此時應在電流表對應的示數(shù)位置標上0Ω;
(2)當電流表指針對準刻度盤中央時AB間電阻值是多少?
(3)使用一段時間后,小明發(fā)現(xiàn)此儀器有些不準確了,查閱資料后時發(fā)現(xiàn)干電池其實也有電阻,新電池的電阻很小可以忽略,但隨著使用時間變長,電池的電阻會變大.使用一段時間后,為能準確測量電阻,應將滑動變阻器向左調節(jié);
(4)老師告訴小明如果把干電池換成恒流電源(輸出電流恒定)就不會出現(xiàn)上述情況.小明在老師的幫助下用恒流電源和電壓表(0-3V),滑動變阻器(10Ω,0.5A)重新設計了電路如圖乙,當直接把A、B相碰,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0V;當AB間接入10Ω電阻時,電壓表為1V,此電路測量電阻的范圍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小明在探究“電流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如圖所示.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根據圖甲將圖乙所示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2)閉合開關前,圖乙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位于B(選填“A”或“B”)端.
(3)小明同學想研究“電流和電壓的關系”,接好最后一根導線時電表就有示數(shù),小王同學認為他在連接電路時忘記了斷開開關,小明糾正錯誤后,決定用桌上的小燈泡代替電阻完成實驗,小王趕緊阻止他,這是因為燈泡的電阻會隨溫度變化而變化.
(4)小王同學在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選用以下器材:電源電壓為3V,滑動變阻器上標有“5Ω 1.5A”字樣,阻值分別為2Ω、5Ω、10Ω、20Ω的定值電阻各一個.把2Ω定值電阻接入電路后,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使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此時電路中的電流為1A,更換不同的電阻記錄了幾組數(shù)據如下表,老師在檢查時發(fā)現(xiàn)電流的數(shù)據0.1A為小明編造所得,經詢問小明說出實情,在做這次實驗時無論怎樣調節(jié)變阻器,電壓表都回不到設定電壓.老師告訴小明只要選擇最大阻值不小于10Ω的變阻器或選擇電壓不高于2.5V的電源,即可調到設定電壓,完成本次實驗.
實驗次數(shù)定值電阻(Ω)電流表示數(shù)(A)
12
250.4
3100.2
42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小明在研究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如圖甲所示,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

(1)當蠟燭燃燒變短后,應將透鏡向下調節(jié),目的是使像在光屏的中央;
(2)如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應把透鏡調置55cm處光屏上又可出現(xiàn)清晰的縮小(選填“放大”或“縮小”)像;
(3)如用一個焦距略大點的透鏡換下圖中透鏡,蠟燭和透鏡的位置不變,要求在屏上成清晰的像.應向右移動光屏,此時像的大小將會變大;如不移動光屏,也可在透鏡左側放置一個適當?shù)倪h視眼鏡片.(選填:“近視”或“遠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如圖甲所示電路中,R0為定值電阻,R1為滑動變阻器.圖乙是該滑動變阻器消耗的電功率與電流關系的圖象.則該滑動變阻器的最大值是50Ω,定值電阻R0的電阻10Ω,電源電壓是12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