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5311  5319  5325  5329  5335  5337  5341  5347  5349  5355  5361  5365  5367  5371  5377  5379  5385  5389  5391  5395  5397  5401  5403  5405  5406  5407  5409  5410  5411  5413  5415  5419  5421  5425  5427  5431  5437  5439  5445  5449  5451  5455  5461  5467  5469  5475  5479  5481  5487  5491  5497  5505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請作出圖中的圓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guān)于地磁場,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1. A.
    地磁兩極跟地理兩極完全重合
  2. B.
    世界上第一個論述磁偏角的科學家是我國的張衡
  3. C.
    地磁場的磁感應線是從地理南極出發(fā),回到地理北極
  4. D.
    以上沒有正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在測量某電路兩端的電壓時,電壓值不知道,則在“-”、“3”和“15”三個接線柱中,最好應選用________兩個接線柱與所測的電路________聯(lián)進行試觸,并且讓電流從________接線柱流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guān)能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1. A.
    化石能源在地球上蘊藏量豐富,因此人類可以不必開發(fā)新能源
  2. B.
    柴薪屬可再生能源
  3. C.
    核能屬可再生能源
  4. D.
    一次能源都屬可再生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為簡化的北京至上海T13次特快列車時刻表.由表可知,列車從濟南至蚌埠區(qū)間段行駛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h.
站名自北京起公里數(shù)到達及離站時刻
北京0
18:08
濟南497 22:39
47
蚌埠9793:47
55
上海1463 8: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某同學在做研究影響物質(zhì)吸熱多少的因素的實驗時,得到如下的數(shù)據(jù)表:
物質(zhì)實驗次數(shù)質(zhì)量/kg升高的溫度/℃吸收的熱量/J
10.05102100
20.10104200
煤油30.05101050
40.10102100
(1)分析第1、3次或2、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歸納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相等的不同物質(zhì),在________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
(2)分析第1、2次或3、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歸納得出的結(jié)論是:不同________的同種物質(zhì),在________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
(3)下列研究實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與上述實驗采用的方法相同的是________
A.研究電流的形成原因時,將電流與水流相比較,從分析水流的形成來入手分析電流的形成.
B.研究電流的大小時,根據(jù)電流產(chǎn)生的效應大小來判斷電流的大小.
C.研究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時,求出合力的大小,用合力產(chǎn)生的效果來代替兩個力產(chǎn)生的總效果.
D.研究電流與電壓大小關(guān)系時,保持電阻大小不變,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值,觀察電流如何隨電壓變化而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聲震長空”說明聲音能夠傳遞________.夏天,聽到雷聲預示著可能要下雨,說明聲音能夠傳遞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關(guān)于溫度、熱量和內(nèi)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1. A.
    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nèi)能一定會增加
  2. B.
    物體溫度升高,一定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
  3. C.
    物體吸收熱量,內(nèi)能一定增加
  4. D.
    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一定比溫度低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根據(jù)下列實物連接圖畫出相應的電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兩艘小船靜止在湖面上,小剛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兩船都運動起來.此現(xiàn)象表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