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進入21世紀,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面臨嚴峻的石油供應態(tài)勢。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是
A.日本 B.美國 C.法國 D.德國
為使我國海外石油供應得到長期穩(wěn)定保障,目前正在實施的海外戰(zhàn)略重點地區(qū)是中東、北非、南美和
A.西歐 B.南非 C.尼日利亞—東南亞 D.俄羅斯—中亞
我國已在浙江岱山、鎮(zhèn)海,山東黃島,遼寧大連四地建設國家戰(zhàn)略石油儲備基地。上述四地選址考慮的區(qū)位因素是
①勞動力資源豐富 ②海運條件優(yōu)越 ③接近消費市場 ④集聚效應好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以下有關我國建設重點能源基地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在華北、東北加強煤炭和石油資源開發(fā),加強能源外輸能力
B.在華南、華東大力發(fā)展核電和水電,提高區(qū)域能源自給率
C.在西北通過水電、煤炭、油氣開發(fā)進行西電東送和西氣東輸
D.在西南和中南大力發(fā)展水電,進行西電東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我國與其他國家相比較,進行國土整治工作的難度要大些,主要取決于我國國情的特點。據此回答1~3題。
1.我國國土遼闊,自然條件差異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勢西高東低,農業(yè)主要表現(xiàn)西林東耕
B.水資源南多北少,耕地面積北多南少
C.人口和經濟主要集中于東南半壁,各種礦產資源主要集中于西北內陸
D.我國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qū)
2.下列關于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A.風沙危害北方大于南方
B.水污染南方重于北方
C.土地次生鹽堿化問題南方重于北方
D.水土流失干旱地區(qū)大于濕潤地區(qū)
3.我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快,經濟技術薄弱,國土整治難度大,主要表現(xiàn)()
①國土資源的開發(fā)程度和利用率低②人口過快增長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限制因素③落后的粗放式的生產方式在許多地區(qū)依然存在④交通、能源等基礎部門的發(fā)展,仍然制約經濟發(fā)展速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衡水中學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調研考試高一地理試卷A 題型:選擇題
右圖為1951~2002年我國氣溫增溫速率的分布圖�;卮�2個題。
26.1951~2002年,我國
A.各地都增溫
B.增溫幅度自東向西遞增
C.增溫幅度最大地區(qū)的年增溫可達0.8℃
D.增溫幅度最大地區(qū)的增溫值可達4℃
27.我國氣溫升高最明顯的地區(qū)在
A.西北、華北、東北地區(qū) B.西北、華北、西南地區(qū)
C.西北、華北、華東地區(qū) D.西北、華北、華南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湖北省高二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分析材料,回答下列問題。(8分)
材料1:我國某地區(qū)域圖
材料2:一般而言,鹽湖僅僅存在于干旱和半干旱區(qū),我國的鹽湖大都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區(qū)。但是有一個例外,就是在半濕潤地區(qū),在年均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方,在農耕文明的核心區(qū)域,山西省運城市所轄的區(qū)域出現(xiàn)了一個規(guī)�?捎^的鹽湖——河東鹽池。這個鹽湖東西長30公里,南北寬約5公里,面積120平方公里。黃河一路從河套下來,從北向南,切山裂谷,到了陜西的潼關附近,突然掉頭東去,在這近乎直角的拐彎處,形成了一個河東金三角地區(qū)。因為在黃河之東,故稱“河東”。運城的鹽池就在這個河東金三角的核心地區(qū)。堯、舜、禹是最為人稱道的三代“帝王”,傳說他們都相繼在河東建都。盡管是傳說,但那個時代的歷史只有傳說。奇怪的是三個“帝都”都在河東的鹽池附近,距河東鹽池最近的為禹都安邑,約為20公里,其次為舜都蒲坂,約60公里,最遠的為堯都平陽,約為140公里。
材料3:河東鹽池中食鹽資源的利用最早,最初是采取“撈取法”:天日暴曬,自然結晶,集工撈采,產鹽全部依靠自然的力量。河東鹽池所在地夏季是華北最炎熱的地區(qū)之一,最高氣溫可達42.6℃,光照資源也非常豐富,年降水量約為520毫米,蒸發(fā)量卻高達2300毫米。這里的南風異常猛烈,在鹽池湖畔的蚩尤村(現(xiàn)名長壽村)中,民居不再是北方傳統(tǒng)的坐北朝南式,而必須建成坐南朝北,以躲避南風。
(1)據材料分析堯都、舜都、禹都三城建都的有利區(qū)位條件。(4分)
(2)據材料分析謝池“撈鹽”的有利自然條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海洋地理】依據所給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5分)
材料一:世界某區(qū)域圖。
材料二:索馬里是世界上最不發(fā)達的國家之一,極度貧困人口占人口總數的43%。加上內戰(zhàn)和大旱,1991年以來糧食幾乎全靠國際救濟。索馬里附近海域海盜活動猖獗,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嚴重威脅國際航運業(yè)的安全。
材料三:索馬里沿岸洋流隨盛行風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夏季,北印度洋盛行強大的西南季風,夏季風驅使表層海水向東北流去的速度快,表層暖水流走后,從鄰近索馬里半島的深水盆地中升起較為冷的、含鹽量較低的水團來補償表層水,成為上升補償流。
(1)判斷夏季L洋流的方向,并分析其性質及對沿岸氣候的影響(6分)
(2)分析索馬里海盜猖獗的主要原因。(9分)
【自然災害與防治】(15分)
干旱災害是中國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下列柱狀圖反映了我國1950—2009年間西北地區(qū)、東北地區(qū)、華北地區(qū)、西南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華南地區(qū)干旱災害季節(jié)分布及其對農業(yè)的影響,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⑤對應的地區(qū),并說出判斷理由。(6分)
(2)針對我國旱災損失嚴重的國情,說明國家應采取哪些針對性措施。(9分)
【環(huán)境保護】(15分)
材料一:《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會議于當地時間2010年11月29日在墨西哥的著名國際海濱城市——坎昆開幕,本次會議再次聚焦溫室氣體減排和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
材料二:2009年世界部分國家生產和消費碳排放量的數量分布圖。
(1)目前,美國、中國的CO2排放量高居世界前兩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在坎昆氣候大會上,中國近幾年來“節(jié)能減排”的成效贏得國際社會的贊譽。我國在控制CO2排放量,實施低碳經濟方面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有哪些?(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