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完成題。
1.關于圖中混合農業(yè)區(qū)的正確敘述有( )
A.小麥種植業(yè)和牧羊混合經營 B.甘蔗、果樹種植和養(yǎng)魚有機結合
C.主要種植小麥和水稻 D.交替種植小麥、棉花或休耕
2.該種混合農業(yè)的主要優(yōu)點有( )
①對市場的適應性較強,農場主收入較穩(wěn)定 ②便于投入大量勞動力精耕細作
③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④與當地濕潤多雨的氣候相適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A
2.C
【解析】
試題分析:
1.圖示為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的東南部和西南部為世界著名的混合農業(yè)區(qū),種植業(yè)以小麥為主,養(yǎng)殖業(yè)以牧羊為主,故A項正確。
2.該地區(qū)的混合農業(yè)生產規(guī)模較大,機械化水平較高,故②錯誤;該混合農業(yè)區(qū)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氣候區(qū),故④錯誤;由于混合農業(yè)的農業(yè)生產多種農副產品,故對市場的適應性較強,利于保障農場主的收入穩(wěn)定,并且合理經營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可為農田提供有機肥,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考點:本題考查世界著名的農業(yè)地域類型。
點評:本題難度一般,學生只要掌握澳大利亞混合農業(yè)的主要分布,并能掌握澳大利亞混合農業(yè)農場的主要生產優(yōu)勢即可判斷。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河北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地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戶發(fā)生里氏7.2級地震,讀圖,完成題。
1.圖中城市A位于震中的方向是( )
A.東偏北 B.東偏南 C.正東 D.西偏北
2.若其他條件相同,以下各地烈度的關系是()
A.A>B>C>D B.B>C>D>A C.B>D=C>A D.A>C=D>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河北邢臺一中高二下學期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示意不同緯度三地白晝長度變化。讀圖,完成題。
1.若此圖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晝變化,則a、b兩月分別是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2.在圖示月份中
A.②地夜長超過10小時 B.三地中①地晝長最長
C.三地晝長變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晝長變化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5屆浙江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圖,完成題。
1.從成因上看,該山地屬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皺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皺山
C.斷層形成的斷塊山
D.巖漿噴發(fā)形成的火山
2.下列山地中,成因與圖示相同的是
A.喜馬拉雅山 B.日本富士山
C.美洲西岸的山脈 D.華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陜西省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0年5月,印度官方人口數字首次突破10億大關。2008年,印度已經擁有11億人口。2011年3月印度人口已達12.1億,在3年時間里印度人口凈增1個億。按照目前的增長趨勢。到2050年印度人口將超過17億,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讀圖,完成題。
1.關于印度人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示期間人口增長了3倍多
B.目前印度人口增長類型屬于傳統(tǒng)型
C.每年凈增人口有下降趨勢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長率為1%左右
2.影響印度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主要因素是( )
①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谌丝谑芙逃捷^低
③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較低、苋藗兊纳庠篙^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印度由于人口增長較快,帶來的壓力主要有( )
①人均收入增長緩慢 ②勞動力充足,積累多
③失業(yè)問題十分嚴重 ④糧食供應不足問題日益突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高三第二次段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2年6月24日,在太平洋馬利亞里海溝(下圖),我國蛟龍?zhí)栠M行了第四次下潛,蛟龍?zhí)柺状瓮黄屏?000米水深,并且在7020米的最大深度成功坐底,這也創(chuàng)造了世界同類潛水下潛的記錄。讀圖,完成題。
1.流經圖示區(qū)域的洋流流向及性質分別是
A.自南向北、暖流
B.自南向北、寒流
C.自北向南、寒流
D.自北向南、暖流
2.下列有關馬里亞納海溝形成過程的圖示,正確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