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閱讀圖表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全國流動人口達2.21億人。下圖為“我國1982~2010年流動人口數量統(tǒng)計圖”

材料二:下表為“八大經濟板塊吸收的流動人口占全國流動人口比重”

(1)據材料一,分析我國流動人口呈現(xiàn)出的特點。

(2)從2005年到2010年,中西部地區(qū)吸收的流動人口數量不斷增加,主要原因是?

(3)據材料二,簡述南部地區(qū)大量流動人口涌入給該地區(qū)帶來的影響。

【答案】(1)數量大;規(guī)模持續(xù)增長;占全國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2)國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加快;東南沿海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yè)向中西部轉移(產業(yè)轉移)。

(3)有利影響:增加勞動力;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發(fā)展;推動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進程。

不利影響:導致城市環(huán)境質量下降;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yè)困難,失業(yè)人口增多;社會秩序混亂等。

【解析】

本題考查人口流動。

1)據材料一圖可知,我國流動人口的特點應從數量和比重角度分析。讀我國1982-2010年流動人口數量統(tǒng)計圖,我國流動人口的特點是數量大,規(guī)模持續(xù)增長,占全國人口比重不斷增長。

2)從2005年到2010年,我國中西部地區(qū)吸收的流動人口不斷增多,主要原因是國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加快,吸引力增強;中西部勞動力價格較低,資源豐富,東南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和資源密集型產業(yè)向中西部轉移。

3)人口大量涌入給該地區(qū)帶來的影響應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分析。隨著大量人口的遷入,會增加勞動力,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發(fā)展,推動城市化和工業(yè)化進程。但同時會對交通、城市以及社會秩序造成壓力;帶來社會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我國港珠澳大橋位置及周邊地理事物分布。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東、西人工島之間選擇修建海底隧道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持通航能力 B. 利于魚類洄游 C. 減少臺風危害 D. 降低工程難度

2東、西人工島建成后,漲潮時海水自南向北涌入東、西人工島之間水域會使主航道

A. 流速減緩 B. 寬度變窄 C. 淤塞加劇 D. 水深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格陵蘭自然資源研究所給 7 只來自冰島和格陵蘭島的北極燕鷗裝上 GPS 定位器,根據定位器的飛行軌跡,繪制出了北極燕鷗的完整飛行路線(下圖)。

完成下列問題。

1北極燕鷗如圖的遷徙路徑,遷徙過程中可以

A. 利用洋流順行

B. 利用盛行風順行

C. 獲得充足的日照

D. 獲得淡水補充

2北極燕鷗越冬期間,與甲地相比,其繁殖地的

A. 晝夜溫差較大

B. 白晝時間更長

C. 太陽輻射更強

D. 平均風速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該圖為“沿106.5°E的我國局部地形剖面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①地形區(qū)的形成原因是

A. 地殼的斷裂下陷B. 風力堆積

C. 流水侵蝕D. 地殼的水平擠壓

2關于③地形區(qū)的地貌特點,描述正確的是

A. 冰川廣布,雪山連綿B.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

C. 千溝萬壑,支離破碎D. 遠看是山,近看成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示為某區(qū)域某時刻高空等壓面(P1和P2)空間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P1等壓面空間分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海拔高度差異 B. 氣壓帶的移動

C.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D. 洋流增溫增混

2此時,圖中甲處河流

A. 可能會發(fā)生凌汛現(xiàn)象 B. 徑流量達一年最大值

C. 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 D. 航運繁忙貨運量巨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行政區(qū)界線常被用來區(qū)分是否發(fā)生人口遷移。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A、B、C是三個不同行政區(qū)。其中常被認為是人口遷移的是

A. a1→b1 B. a1→a2 C. b1→b2 D. c1→c2

2如果圖中A、B、C是三個不同的國家,其中屬于國際人口遷移的是

A. a1→a2 B. a1→b1 C. b1→b2 D. c1→c2

3如果A、B、C是三個不同國家,a1、b1、c1是農村地區(qū),a2、b2、c2是城市地區(qū)。其中能夠代表當今世界發(fā)展中國家人口主要遷移方向的是

A. a1→a2、a1→b1 B. a1→b1、b1→b2

C. b1→b2、c1→c2、a1→a2 D. c1→c2、a1→c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農場建立的發(fā)展模式圖,回答下列小題。

1該農場最可能位于(  )

A. 華北平原B. 黃土高原C. 青藏高原D. 太湖平原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此模式形成濕地-稻田-養(yǎng)魚鴨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農業(yè)產出大

②農業(yè)生產不使用除草劑、殺蟲劑、化肥,環(huán)境效益大

③農產品多樣化,對市場的適應性更強

④此農業(yè)地域類型為混合農業(yè)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新疆天山牧民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轉移草場放牧,稱之為轉場。2009年12月,新疆北部地區(qū)遭遇強降雪天氣。次年3月初,當地政府考慮到牧民的實際困難,首次利用火車幫助天山深處的牧民進行轉場(下圖)。此后,新疆伊寧等地區(qū)每年都會在政府補貼政策的支持下,利用火車、汽車進行機械化轉場。

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推測本次利用火車轉場的目的地是

A. 春季牧場 B. 夏季牧場 C. 秋季牧場 D. 冬季牧場

2新疆首次利用火車為牧民轉場的原因可能是為了

A. 提早離開積雪覆蓋的天山深處,避免牲畜因寒冷和饑餓而死亡

B. 幫助牧民將牲畜運往更遠的牧場放牧,以獲取充足的牧草

C. 避免途中雪崩及融雪洪澇等災害對轉場的影響

D. 降低牧民勞動強度,緩解牧民流向其它行業(yè)的狀況

3利用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的機械化轉場帶來的益處是

①提升了鐵路、公路的交通運輸能力,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

②避免了牲畜在轉場途中因掉膘、流產、死亡而造成的損失

③使傳統(tǒng)轉場路線周圍的植被得以恢復,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

④降低了轉場成本,鼓勵牧民大規(guī)模發(fā)展牧區(qū)畜牧業(y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所示景觀中,主要由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2下列地貌類型中與圖中②圖所示千溝萬壑地貌景觀形成作用相同的有

a.長江三峽 

b.長江三角洲 

c.沖積扇 

d.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e.溶洞 

f.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溝谷

A. aefB. bceC. cdfD. ac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