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兩地比較,其共同點表現(xiàn)為( )
A.緯度較高,年溫差大,年降水量稀少
B.地勢低平,河流航運價值都比較高
C.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有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D.在世界人口分布中都屬于較稠密區(qū)
【2】甲、乙兩地均是世界重要的釀酒葡萄生產(chǎn)區(qū),有關(guān)兩地葡萄生產(chǎn)的優(yōu)勢自然條件,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地常年盛行西風,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小
B.乙地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光熱條件好
C.甲地深居內(nèi)陸,光熱資源豐富,灌溉水源充足
D.乙地深受海洋影響,冬不冷不熱,降水量大
【答案】
【1】D
【2】B
【解析】
試題分析:
【1】甲地位于歐洲西部,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年溫差小,年降水量多,AC錯;乙地位于我國山東半島,河流徑流量較小,位于季風區(qū),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河流有結(jié)冰期,航運價值較低,B錯;歐洲西部和我國東部,都屬于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區(qū),D對。故選D。
【2】甲地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濕潤,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小,不利于葡萄糖分積累;陰雨天氣多,光熱條件差,也不利于葡萄生產(chǎn)。乙地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光熱條件好,有利于葡萄生產(chǎn)。故選B。
氣候帶 | 氣候類型 | 氣候成因 | 氣候特點 | 分布規(guī)律 | 典型地區(qū) |
熱帶 | 熱帶雨林氣候 | 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盛行上升氣流 | 全年高溫多雨 | 南北緯10°之間 | 亞馬孫河流域、剛果 河流域、印度尼西亞 |
熱帶草原氣候 | 赤道低氣壓帶和信 風帶交替控制 | 全年高溫, 干、濕季明顯交替 | 南北緯10°~南 北回歸線之間 |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 大利亞大陸北部和南部 | |
熱帶季風氣候 | 冬、夏季風交替控制 | 全年氣溫高, 分旱、雨兩季 | 北緯10°~北回歸 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 亞洲中南半島、 印度半島 | |
熱帶沙漠氣候 | 副熱帶高氣壓帶 或信風帶控制 | 全年干旱少雨 | 南北回歸線~南北 緯30°之間的大陸 內(nèi)部和西岸 |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 島、澳大利亞中西部 | |
亞熱帶 | 亞熱帶季風和季 風性濕潤氣候 | 冬、夏季風交替控制 | 冬季低溫少雨, 夏季高溫多雨 | 南北緯25°~35° 之間的大陸東岸 | 我國秦嶺—淮河 以南地區(qū) |
地中海氣候 | 副熱帶高氣壓帶和 西風帶交替控制 | 冬季溫和多雨, 夏季炎熱干燥 | 南北緯30°~40° 之間的大陸西岸 | 地中海沿岸 | |
溫帶 | 溫帶季風氣候 | 冬、夏季風交替控制 |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溫多雨 | 北緯35°~55° 之間的大陸東岸 | 我國華北、東北、 日本和朝鮮半島 |
溫帶大陸性氣候 | 終年受大陸 氣團控制 | 冬冷夏熱, 干旱少雨 | 南北緯40°~60° 之間的大陸內(nèi)部 | 亞歐大陸和北美 大陸的內(nèi)陸地區(qū) | |
溫帶海洋性氣候 | 全年受西風帶控制 | 全年溫和多雨 | 南北緯40°~60° 之間的大陸西岸 | 西歐 | |
亞寒帶 | 亞寒帶針 葉林氣候 | 全年受極地 氣團控制 | 冬長嚴寒, 夏短溫暖 | 北緯50°~70° 之間的大陸 | 亞歐大陸和北美 大陸的北部 |
寒帶 | 苔原氣候 | 緯度高,太陽輻射 弱,受極地氣團或 冰洋氣團控制 | 全年嚴寒 | 北半球極地 附近的沿海 |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 的北冰洋沿岸 |
冰原氣候 | 緯度最高,太陽輻射 弱,受冰洋氣團控制 | 全年酷寒 | 南北半球極地 附近內(nèi)陸 | 南極大陸、格陵蘭島 | |
高原和高 山氣候 | 地勢高,地 形起伏大 | 氣候垂直變化明 顯,氣溫隨高度 增加而降低 | 高大的山地、高原 | 青藏高原、南美 安第斯山脈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構(gòu)造圖。據(jù)圖完成下面小題。
【1】關(guān)于地震波的敘述,正確的是
A. ④能通過固體、液體傳播,③只能通過液體傳播
B. ④傳到②時,波速突然下降
C. 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顯減小
D. ①②均為固體,所以縱波和橫波都能通過
【2】①上下兩側(cè)名稱分別為
A. 地幔和地殼 B. 巖石圈和地殼 C. 地幔和地核 D. 地殼和地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引起該地環(huán)境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地殼上升 B. 砍伐植被 C. 氣候變化 D. 農(nóng)業(yè)開發(fā)
【2】該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主要體現(xiàn)了
A. 地理環(huán)境的獨特性 B. 地理環(huán)境的區(qū)域性 C. 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 D. 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部分省行政圖,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數(shù)字所代表的省級行政區(qū)與省會、簡稱匹配正確的一組是
A. ①-太原-秦 B. ②-武漢-鄂 C. ⑤-重慶-渝 D. ⑦-寧夏-寧
【2】關(guān)于圖中各省份相關(guān)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敘述正確的是
A. ②為我國的煤炭生產(chǎn)大省,有著名的大同煤礦
B. ④位于我國南方地區(qū),是一個自治區(qū)省份
C. ⑥省是黃河干流流經(jīng)的省區(qū)之一
D. ⑧省境內(nèi)東部森林覆蓋率高,西部地區(qū)草類繁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鐵路樞紐2010年各月旅客流量統(tǒng)計圖,完成下面小題.
【1】誘發(fā)2月人口流動的主要因素是
A. 歷史文化 B. 政治政策 C. 生態(tài)環(huán)境 D. 自然災害
【2】旅客流量最大月的人口流動主要發(fā)生在
A. 山區(qū)與平原之間 B. 鄉(xiāng)村與城市之間 C. 內(nèi)地與邊疆之間 D. 南方與北方之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
【1】行政區(qū)界常被用來區(qū)分是否發(fā)生人口遷移。圖中A,B,C是三個不同行政區(qū)。其中常被認為是人口遷移的是
A. a1→b1 B. a1→a2 C. b1→b2 D. c1→c2
【2】如果圖中A,B,C是三個不同的國家,其中屬于國際人口遷移的是
A. a1→a2 B. a1→b1 C. b1→b2 D. c1→c2
【3】如果A,B,C是三個不同國家,a1、b1、c1是農(nóng)村地區(qū),a2、b2、c2是城市地區(qū)。其中能夠代表當今世界發(fā)展中國家人口主要遷移方向的是
A. a1→a2、a1→b1 B. a1→b1、b1→b2 C. b1→b2、c1→c2、a1→a2 D. c1→c2、a1→c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城市內(nèi)部功能分區(qū)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1】在圖中,③區(qū)
A. 是城市的生產(chǎn)中心 B. 常住居民最多 C. 商業(yè)活動繁忙 D. 環(huán)境質(zhì)量最差
【2】【2】在②區(qū)內(nèi),可以布局
A. 學校、體育館 B. 消防車庫、停車場 C. 政府機關(guān)、停車場 D. 超市、文化館
【3】【3】①、④是以住宅用地為主的衛(wèi)星城。造成它們地價差異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A. 與市中心的距離 B. 自然環(huán)境條件 C. 基礎(chǔ)服務(wù)設(shè)施 D. 交通通達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塞罕壩機械林場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中心位置:42°22′N.116°53′ E),海拔1010~1940米。55年來,林場建設(shè)者們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造林86萬畝,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的奇跡。圖b為塞罕壩機械林場局部衛(wèi)星地圖(圖中河谷地帶林木稀少);圖a為圖b中一處風電鐵塔的放大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該林場人工種植的樹種主要是( )
A.常綠闊葉林
B.落葉闊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針葉林
(2)該林場河谷地帶林木稀少的原因可能是( )
A.地下水位高,鹽堿化嚴重
B.日照時間短,熱量不足
C.地形不利于機械化造林
D.河谷以水田為主
(3)圖a中的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推斷正確的是( )
A.拍攝衛(wèi)星位于風電鐵塔東南上空
B.拍攝于當?shù)氐纳衔?/span>
C.風電鐵塔位于圖中地勢最高處
D.道路沿等高線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氣體進入大氣后被緩慢氧化,分別形成硫酸和硝酸,隨雨、雪、冰雹和霧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據(jù)此判斷下列情況可造成酸雨的是()
①森林遭到亂砍濫伐
②工業(yè)上大量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
③廣大農(nóng)村居民燃燒沼氣
④汽車排放大量尾氣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