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各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內部是以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數(shù)量的穩(wěn)定為平衡標準的,否則會導致生物災害的發(fā)生。據(jù)此回答1~2題。
1、下列屬生物災害的有
[     ]
A、蟲害
B、洪水
C、旱災
D、荒漠化
2、生物災害的直接誘因是
[     ]
A、水災頻發(fā)
B、寒潮多發(fā)
C、生物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壞
D、臺風多發(fā)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同步題 題型:讀圖填圖題

松毛蟲是我國常見的森林害蟲之一,喜食松針葉,松毛蟲種群的暴發(fā)可引起松林成片死亡,造成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和生態(tài)后果。通過向松林中引入灰喜鵲,可以有效控制蟲害。根據(jù)材料及我國松毛蟲危害區(qū)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與噴灑農藥相比,引入灰喜鵲控制松毛蟲危害的方法有哪些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圖中可看出,我國遭受馬尾松毛蟲危害的主要有哪些地區(qū)?四川省受哪幾種松毛蟲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國松毛蟲危害區(qū)的分布有何特點?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據(jù)調查,人造馬尾松林比天然馬尾松林更易遭受松毛蟲危害,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模擬題 題型:綜合讀圖題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fā)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讀"各類自然災害對農業(yè)損失面積比例"圖,回答問題。
(1)從"各類自然災害對農業(yè)損失面積比例"圖上看出:危害我國農業(yè)生產最嚴重的自然災害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形成這兩種災害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災害對我國農業(yè)造成的損失嚴重,請從防災減災方面對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提出建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面是20世紀50年代~90年代廣東省平均受災情況統(tǒng)計表,據(jù)此回答1~2題。
1、廣東省突發(fā)性氣象災害的發(fā)生頻率居全國之首,其中最常見的氣象災害有
[     ]
A、地震、洪澇、臺風
B、海嘯、風暴潮、干旱
C、低溫冷害、冰雹、滑坡
D、臺風、洪澇、暴雨
2、廣東省受災面積和受災人口逐年上升的原因是
[     ]
A、寒潮災害頻繁
B、人口增長快,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
C、居民防災、減災意識淡薄
D、季風環(huán)流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貴州省月考題 題型:單選題

讀“中國蟲神廟(明代)分布示意圖”,回答1—2題

1、我國明代蝗蟲的多發(fā)區(qū)分布在

[     ]

A、南方
B、東北
C、華北
D、西北
2、與蝗災相關連的自然災害是

[     ]

A、洪澇
B、干旱
C、寒潮
D、地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某地洪澇過后,水位下降和干旱,出現(xiàn)大面積適于某種害蟲生活和繁殖的荒地、草灘,引發(fā)害蟲災害。據(jù)此回答1~2題。
1、此種害蟲的習性是
[     ]
A、群聚和群遷
B、單獨行動
C、群聚和獨遷
D、既不群聚也不群遷
2、此種害蟲對草原的危害是
[     ]
A、牲畜死亡
B、牲畜掉膘
C、草原生態(tài)環(huán)境加速退化
D、草原生態(tài)環(huán)境呈良性發(fā)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頻次高的自然原因有
①多山的地貌
②不穩(wěn)定的季風環(huán)流控制
③強烈的地殼運動
④人類對地表環(huán)境的不合理改造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河北省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2009年秋季以來,云南溫高雨少,出現(xiàn)特大干旱。進入2010年,干旱迅速發(fā)展蔓延,貴州、廣西、四川、重慶、山西、河南、陜西等地也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干旱。特別是云南、廣西等主旱區(qū)的旱情呈發(fā)展態(tài)勢。讀圖“2010年2月28日地面天氣形勢圖”,回答下面1-3題。 
1.2010年2月28日以后三天四川、云南、廣西依舊以晴天為主,原因是
[     ]
A.寒潮過境,天氣晴朗    
B.受西伯利亞、蒙古高壓控制
C.冷鋒鋒前無降水        
D.當?shù)乜諝庵兴可?/div>
2.自然災害往往誘發(fā)次生災害,西南地區(qū)干旱帶來的后果有  
①地震  
②森林火災  
③人畜飲水困難  
④滑坡    
⑤土壤鹽堿化  
⑥農業(yè)減產
[     ]
A.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⑥
3.做好防災減災,抵御氣象災害的措施有  
①利用GPS加強對氣象信息的收集、處理、儲存、分析、應用    
②完善監(jiān)測預警機制  
③加強對重大氣象災害發(fā)生、發(fā)展機制的研究  
④利用衛(wèi)星遙感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系統(tǒng)的監(jiān)測  
⑤加強政府對防災減災的組織行為 
[     ]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旱澇災害是危害我國工農業(yè)生產和冬小麥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據(jù)此完成1~2題。
1、下列地區(qū)旱澇災害最為頻繁的是
[     ]
A、江南丘陵及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
B、黃淮海平原及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
C、東北平原及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地區(qū)
2、從氣候和農業(yè)兩方面考慮,我國春旱最嚴重的地區(qū)是
[     ]
A、東北地區(qū)
B、西南地區(qū)
C、東南沿海地區(qū)
D、華北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