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08年全國兩會,繼中國社科院葉廷芳教授與28名政協(xié)委員聯(lián)名提案,要求盡快停止執(zhí)行獨生子女條例之后,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亦建議,現(xiàn)行計劃生育政策應適當改變,中國不能長久維持只生一個孩子的政策。部分專家建議實行“二孩晚育軟著陸”方案,緩解人口老齡化沖擊,同時使人口總控不超過15億。
材料二
|
(1)由材料判斷,我國目前人口增長模式為 型,面臨的人口問題主要是 。
(2)分析我國育齡婦女初次生育年齡的變化與我國人口數(shù)量的關系(1分),試解釋我國育齡婦女初次生育年齡退后的原因。?
(3)2004年我國人口的死亡率增加了0.02%,其原因是什么?(2分)
(4)2004年4月15日正式實施的《上海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對申請生育二胎的標準有所松動,但上海市并沒出現(xiàn)申請“生二胎”的熱潮,相反,有許多獨生子女夫婦甚至有暫時不考慮生育的計劃,這說明 ( )(2分)
①上海市民的育兒的功利觀念淡化 ②上海市市民無經(jīng)濟能力撫養(yǎng)更多的孩子 ③上海市進入生育年齡的獨生子女社會責任感不強 ④上海市進入生育年齡的獨生子女更多地追求事業(yè)進步,把生育計劃推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2007年為中國傳統(tǒng)豬年,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許多已婚夫婦都選擇在“金豬年”生育子女,這對我國的人口發(fā)展有何影響?(1分)?
(6)根據(jù)我國的地理國情,謀求我國合理的人口容量應采取哪些措施?(2分)?
(1)現(xiàn)代 人口基數(shù)大,每年凈增人口多;65歲及以上的老人數(shù)量增加,比重加大,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
(2)隨著我國育齡婦女初次生育年齡的推遲,會促進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從而導致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因為初次生育年齡的推遲,不僅延緩了整個社會的生育過程,而且使得實際生育人群范圍變小。?
(3)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而老年人的死亡率相對高些。?
(4)D?
(5)使我國的人口增長出現(xiàn)明顯的波動性,容易形成人口生育高峰,不利于我國的人口發(fā)展及社會經(jīng)濟的穩(wěn)定運行,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6)堅定不移地實施“控制人口數(shù)量、提高人口素質(zhì)”的基本國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對資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環(huán)境保護相協(xié)調(diào)。?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省泰興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調(diào)研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北京時間2010年4月28日,第六次人口普查結(jié)果向社會發(fā)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
題。(共13分)
材料一 普查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cè)丝诘?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個百分點。
材料二 出生人口的性別比(以女孩為100)是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別比116.86提高了1.2個百分點。
材料三 流動人口變化
(1)從普查結(jié)果來看,我國人口發(fā)展面臨哪些突出問題?
(2)如何解決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問題?
(3)廣東省人口一躍超過河南省,成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省。試分析其原因。
(4)針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的狀況,部分學者提出放寬生育二胎政策。你是
支持還是反對?并說出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水分資源狀況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時間可能蒸發(fā)量與降水量的比值)
材料二:我國西北部分區(qū)城示意圖(圖6)
(1) 運用材料中數(shù)據(jù),說明甘肅省圖示區(qū)域干濕地區(qū)和溫度帶的分布。(8分)
(2) 寧夏平原是“被賀蘭山護著、黃河愛著的地方”試說明這一表述所包涵的自然地理意義(8分)
⑶寧夏傳統(tǒng)民居多坐北朝南,一般不設北窗,墻體較厚,屋頂坡度較小。試分析寧夏傳統(tǒng)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6分)
⑷寧夏平原水稻畝產(chǎn)比小麥髙83.9%,凈收益是小麥的10.5倍,用水量是小麥的3倍。有人建議該地應充分利用當?shù)貤l件大力發(fā)展水稻種植。你是否贊同?請說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