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北京時間2016年4月16日0時25分,日本九州島(32.75°N,130.80°E)發(fā)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圖為此次地震震源附近區(qū)域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日本此次地震所處板塊交界處多(

①海嶺 ②斷層 ③海溝 ④造山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此次地震發(fā)生時(

A. 福岡晝短夜長 B. 紐約市民正在吃早餐

C. 倫敦日影朝向西北 D. 墨累一達令盆地處于冬小麥播種季節(jié)

【答案】

1B

2D

【解析】

1本題主要考查板塊運動。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消亡邊界,地殼比較活躍,大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的下面。陸地板塊多會隆起形成山脈或島嶼,而在海底多會形成海溝,因此③④正確;海嶺和斷層多出現(xiàn)在消亡邊界,所以①②錯誤;故B正確,ACD錯誤

2由材料可知,地震時為北京時間2016416025分,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本半球晝長夜短,A錯誤;紐約位于西五區(qū),東八區(qū)為025分,通過計算可知,西五區(qū)的區(qū)時為4161125,此時接近正午,B錯誤;此時為北半球的春季,對于南半球為秋季,因此澳大利亞的墨累達令盆地,應該處于小麥播種季節(jié) ,D正確;此時全球日出東北,日落西北,通過計算可知,此時倫敦為1625分,太陽在西南天空,日影朝向東北,C錯誤;故答案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依據(jù)圖文資料及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某島國人口約500萬(2009年),經(jīng)濟發(fā)達,淡水資源嚴重不足。該國國土面積約640 km2,其中主島面積約540 km2,地形單調(diào),平均海拔不足15 m,島上河流最長不足16 km。左圖示意該國主島及其附近地區(qū),右圖為對應的氣候資料。

(1)簡述該國氣候特征,并分析該國淡水資源嚴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壩外,請你為該國再提出一種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辦法,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jù)報道,到目前為止,已有美國、俄羅斯、新西蘭及澳大利亞等南極旅游大國和智利、阿根廷、日本等開展了南極旅游項目。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表示正在籌劃到南極旅游的項目開發(fā)。回答。南極旅游的興起,表明 (。

A. 旅游主體的大眾化 B. 旅游空間的擴大化

C. 旅游方式和內(nèi)容的多樣化 D. 旅游目的的娛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句中,句式與其他幾句不同的一項是( )
A.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B.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而恥學于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緩的層狀礫巖和砂巖,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寶塔狀、柱狀、峰林狀的地形。濕潤地區(qū)丹霞地貌(下左圖)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區(qū)丹霞地貌(下右圖)幾乎是“全裸”的,甚至變得“圓頭圓腦”,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濕潤地區(qū)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

A. “腰身”雨水沖刷嚴重,植物易遭破壞死亡

B. 河流下切作用強烈,“腰身”陡峻挺拔

C. “腰身”地勢陡峻、土壤淺薄,植物難以生長

D. 巖石硬度不同,差異風化顯著,“腰身”聳立

2干旱地區(qū)丹霞地貌“圓頭圓腦”的形成條件是( )

A. 光照強烈,對巖石破壞作用大

B. 物理風化和風沙侵蝕作用強烈

C. 氣溫日較差大,巖石球狀風化顯著

D. 冰雪融水沖刷地表巖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西非地區(qū)是世界上饑荒最嚴重、經(jīng)濟最貧困的區(qū)域之一,人口眾多,產(chǎn)業(yè)單一,環(huán)境惡化。讀西非地區(qū)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據(jù)材料分析西非地區(qū)軋棉廠的有利社會經(jīng)濟條件。

(2)綜合分析西非地區(qū)成為世界饑荒最嚴重區(qū)域的原因。

(3)長期以來,非洲許多國家過分依賴某一種或幾種初級產(chǎn)品的出口,利潤低,價格波動大,在國際貿(mào)易中處于不利地位。你認為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改變這種狀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現(xiàn)象中可以顯示草場退化的是(  )

①草群變稀、變矮、诋a(chǎn)草量減少、鄄葙|(zhì)變劣、芏静葑兌唷、菔蠛、蟲害嚴重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一位探險者在游記中寫到:蒙特港區(qū),這里多島嶼、半島和海灣,徜徉在峽灣,可在海上看到排列成龍的高大雄偉山峰群,山頂峰尖銳如剃刀。從蒙特港到埃斯克爾,沿途雪峰與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錯。在向特雷利烏前進途中,自然景觀與先前存在極大差異,氣候條件惡劣.塵暴不斷……下圖示意該次探險區(qū)域與路線。

(1)試推測蒙特港的氣候特征。

(2)試對“這里多島嶼、半島和海灣”這一現(xiàn)象作出合理解釋。

(3)簡析該區(qū)域東西部自然景觀差異極大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幔中的巖漿在某個固定位置具有強烈上升的趨勢,稱之為“熱點”,當板塊上的薄弱部位經(jīng)過“熱點”時往往形成火山噴發(fā),隨著板塊移動,這種“熱點火山”形成連串的火山錐,在海洋上則形成島鏈。下圖示意某海洋的島鏈分布。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據(jù)圖可知,“熱點”位于圖中的( )

A. ①附近 B. ②附近 C. ③附近 D. ④附近

2下列時段板塊移動平均速度最慢的是( )

A. 距今 100-120 百萬年 B. 距今 120-140 百萬年

C. 距今 140-160 百萬年 D. 距今 160-180 百萬年

3由島鏈的分布可知,此板塊的移動方向為( )

A. 先往正北再往西北 B. 先往東南再往正南

C. 先往西北再往正北 D. 先往正南再往東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