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2000 -2008年我國東部某市人口增長率變動圖”,完成16 ~17題。
16.該時段內,該市人口總量最大的年份是 1 A. 2003 年 B. 2005 年 C. 2007 年 D. 2008 年
A、2002 B、2004 C、2006 D、2008
17.2004年后人口機械增長率開始明顯下降的原因是該市
A.人口自然增長率提高 B.出現(xiàn)逆城市化
C.產業(yè)轉移和升級 D.城市居住用地緊張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電力生產受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讀2000年我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華中和華南)、西南地區(qū)發(fā)電量所占比例統(tǒng)計表,完成9~10題。
地區(qū) | 水電(%) | 火電(%) | 核電(%) | 占全國的比重(%) |
① | 1.5 | 20.5 | 17 | |
② | 3.3 | 11.7 | 10 | |
③ | 14.2 | 34.6 | 12.2 | 30.7 |
④ | 35.1 | 20.9 | 87.8 | 24.3 |
⑤ | 29.6 | 5.8 | 9.9 |
9. 表中⑤地區(qū)為 ( )
A.華北地區(qū) B.東北地區(qū)
C.華東地區(qū) D.西南地區(qū)
10.我國核電集中在③④地區(qū)的主要原因是 ( )。
A.核能資源豐富 B.經濟發(fā)達,能源消費量大
C.核能能量密集,地區(qū)適應性強 D.能有效改善大氣環(huán)境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2000~2005年我國四個區(qū)域土地利用轉換表”,回答5~6題。
單位:萬hm2
轉換 類型 區(qū)域 | Ⅰ 旱地— 水田 | Ⅱ 耕地— 林草 | Ⅲ 其他— 水域 | Ⅳ 其他— 城鎮(zhèn) | Ⅴ 林地— 耕地 | Ⅵ 林地— 草地 | Ⅶ 草地— 耕地 | Ⅷ 草地— 林地 | Ⅸ 水域— 其他 |
① | 8.50 | 5.73 | 20.57 | 85.10 | 1.18 | 0.70 | 5.25 | 0.89 | 8.54 |
② | 0.00 | 1.52 | 6.86 | 1.17 | 0.02 | 3.38 | 0.42 | 0.24 | 1.06 |
③ | 0.09 | 51.64 | 3.75 | 7.67 | 1.03 | 2.12 | 13.36 | 13.11 | 4.05 |
④ | 0.06 | 0.40 | 11.80 | 3.68 | 0.13 | 0.26 | 0.08 | 0.09 | 2.30 |
5.表中四區(qū)域可能是( )
A.①華中地區(qū) ②黃淮海及長三角地區(qū)、畚鞑康貐^(qū)、芮嗖馗咴貐^(qū)
B.①黃淮海及長三角地區(qū)、谖鞑康貐^(qū) ③青藏高原地區(qū)、苋A中地區(qū)
C.①華中地區(qū)、谖鞑康貐^(qū) ③黃淮海及長三角地區(qū)、芮嗖馗咴貐^(qū)
D.①黃淮海及長三角地區(qū)、谇嗖馗咴貐^(qū)、畚鞑康貐^(qū)、苋A中地區(qū)
6.關于四個區(qū)域土地利用轉換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地區(qū)經濟發(fā)達,城鎮(zhèn)建設侵占大量耕地
B.②地區(qū)水域略有擴張,但仍然以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為主
C.③地區(qū)生態(tài)脆弱,退耕成效顯著,不合理開墾現(xiàn)象消失
D.④地區(qū)因退田還湖和城鎮(zhèn)擴張,耕地面積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江蘇省淮安市高二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地理(選修)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江西省某山區(qū)縣1970~2000年有關情況的統(tǒng)計資料,回答7-8題。
年 份(年) |
森林覆蓋率(%) |
耕地面積(km2) |
年降水量(mm) |
氣溫年較差(℃) |
河水含沙量(%) |
糧食總產量(萬噸) |
人口(萬人) |
1970 |
39.7 |
100.6 |
1560 |
18 |
1.3 |
9.9 |
41.5 |
2000 |
20 |
132.8 |
1080 |
25 |
3.8 |
12.5 |
62.8 |
1.從1970年至2000年,下列各項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變化幅度最大的是
A.森林覆蓋率 B.河水含沙量 C.人均耕地面積 D.人均糧食產量
2.造成該地30年中糧食單產變化的原因是
A.耕地面積增加 B.人口增長加快
C.毀林開荒導致氣候惡化 D.農業(yè)科技發(fā)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山東臨清三中高二第一學期學分認定測試(文)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江西省某山區(qū)縣1970~2000年有關情況的統(tǒng)計資料,回答26~27題。
年 份(年) |
森林覆蓋率(%) |
耕地面積(km2) |
年降水量(mm) |
氣溫年較差(℃) |
河水含沙量(%) |
糧食總產量(萬噸) |
人口(萬人) |
1970 |
39.7 |
100.6 |
1560 |
18 |
1.3 |
9.9 |
41.5 |
2000 |
20 |
132.8 |
1080 |
25 |
3.8 |
12.5 |
62.8 |
1.從1970年至2000年,下列各項統(tǒng)計中變化幅度最大的是
A.森林覆蓋率 B.河水含沙量 C.人均耕地面積 D.人均糧食產量
2.造成該地30年中糧食單產變化的原因是
A.耕地面積增加 B.人口增長加快
C.毀林開荒導致氣候惡化 D.農業(yè)科技發(fā)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吉林省高一下學期期初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2000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圖(下左)和我國人口增長預測圖(下右),回答:(10分)
(1)若我國進人婚育的平均年齡為25歲,則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現(xiàn)的時段大約為 年。
(2)如上右圖所示,目前我國人口再生產具有 等特點;我國人口總數(shù)達到最高峰的時間大約在 年。
(3)未來20年,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主要有哪些?將給我國社會和環(huán)境造成哪些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