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嶺,海拔2154.9米。華山位于秦嶺北部,所在巖體相對上升,其北坡是大斷崖,壁立千仞,以險峻稱雄于世。下圖為秦嶺、渭河平面剖面示意圖。
材料2:據(jù)考證,現(xiàn)今的渭河平原在地質構造形成后,不僅有黃土堆積其間,渭河及其兩側支流也攜帶大量泥沙填充淤積其中。這里自古灌溉農業(yè)發(fā)達,是我國重要的農業(yè)區(qū)。
(1)說出渭河平原的地質構造類型及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2)推測華山的地質構造類型。
(3)以渭河平原為例,說明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答案】(1)地塹 流水堆積
(2)斷塊山
(3)內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斷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由此可見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是增大地表起伏;外力作用(風力、流水等)將沉積物搬運來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由此可見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趨于平坦。
【解析】
本題以秦嶺、渭河平面剖面示意圖為背景,考查內、外力作用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識,總體難度偏低,重在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運用能力。
(1)根據(jù)所學知識可以判斷,渭河平原是巖層斷裂下陷形成的谷地(地塹),該處斷層的位移以垂直方向為主,相對下降的巖體形成谷地或低地,現(xiàn)今的渭河平原在地質構造形成后,不僅有黃土堆積其間,渭河及其兩側支流也攜帶大量泥沙填充淤積其中,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積。
(2)由文字材料可知,華山位于秦嶺北部,所在巖體相對上升,由巖體斷裂后垂直上升形成,斷裂面上升后形成斷崖,地勢險峻,為斷塊山。
(3)渭河平原早期因斷裂下陷形成谷地(地塹),內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斷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由此可見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是增大地表起伏;根據(jù)材料描述,其后又經歷了泥沙沉積使地表更加平坦形成平原,外力作用(風力、流水等)將沉積物搬運來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由此可見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趨于平坦。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快速公交系統(tǒng)是一種新型的城郊間公共客運系統(tǒng)。圖a為我國某大城市某站甲、乙兩個快速公交站臺示意圖,圖b為兩個站臺工作日分時段平均凈上車人數(shù)統(tǒng)計圖(凈上車人數(shù)=上車人數(shù)-下車人數(shù))。
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臨近甲、乙兩個站臺的城市功能區(qū)最可能是
A. 商業(yè)區(qū) B. 住宅區(qū) C. 工業(yè)區(qū) D. 行政區(qū)
【2】快速公交系統(tǒng)
A. 該站運行方向為M出城、N進城 B. 與軌道交通相比,更準時
C. 與普通公交相比,運營效率更高 D. 能夠促進城郊間人口遷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1)在全球第一輪產業(yè)轉移時,美國產業(yè)轉向德國而沒有轉向英國。結合表格說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輪產業(yè)轉移,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運用所學知識簡述其原因。
(3)全球三輪產業(yè)轉移,對美國產業(yè)發(fā)展帶來了什么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局部經緯網圖,甲、乙區(qū)域所跨的緯度相等,QR的實際距離約為MN的2倍。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與N點關于地軸對稱的坐標為
A.(60°N,20°E)B.(60°N,160°W)
C.(60°S,20°E)D.(60°S,160°W)
【2】下列有關甲、乙兩區(qū)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區(qū)域位于乙區(qū)域的西北方向
B.乙區(qū)域的面積約是甲區(qū)域的6倍
C.甲區(qū)域位于西半球,乙區(qū)域位于東半球
D.甲區(qū)域面積約是乙區(qū)域的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黃河流域圖,回答下列小題。
【1】甲湖泊面積不斷縮小,要及時獲取湖泊面積變化情況,最快捷的途徑是
A.RS技術B.GPS技術
C.GIS技術D.實地考察
【2】圖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環(huán)境問題分別是
A.氣候干旱、洪澇災害、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氣象局繪制的某日10時近地面的氣壓與氣流狀況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有M、O、P三個氣壓中心,其中高壓中心是 。
(2)圖示地區(qū)位于________半球,說明判斷依據(jù)。
(3)①②③④四地中,風力最大的是 。
(4)下列等壓面示意圖中,能正確表示甲、乙沿線氣壓分布狀況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貝殼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喜溫熱濕潤氣候,是中性喜光樹種,幼樹較耐蔭,根深,長成參天大樹需要兩百多年。大屏障島(下圖)歷史上曾是貝殼杉的天堂,原是無人荒島,后來毛利人登陸大屏障島,毛利人對貝殼杉懷有特殊的敬意。當歐洲殖民者踏上大屏障島之后,大肆砍伐貝殼杉,將貝殼杉通過漂流的方式從森林運到沿海港口,用貝殼杉建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將大量原木出口海外。殖民者還用貝殼杉木修筑了一座貝殼杉大壩。貝殼杉天然林遭到嚴重破壞。上世紀后半期,當?shù)卣匾曍悮ど剂值纳鷳B(tài)恢復。
(1)簡述歷史上大屏障島與新西蘭大部分地區(qū)相比,成為貝殼杉的天堂的條件。
(2)推測殖民者修筑貝殼杉大壩的原因。
(3)在貝殼杉林恢復工程中,有人認為可以混交引入其他樹種,你是否同意,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海洋地理]圖為世界某區(qū)域示意圖。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北海海底地形類型主要是______,其特點有______。
(2)與我國南海沿岸相比,北海沿岸不具有的海岸類型是______,該海岸的作用有_______。
(3)與同緯度的大洋西岸相比,圖示海域�!獨庀嗷プ饔盟疅峤粨Q量______,影響因素是_______。
(4)北海沿岸的甲國海洋空間資源開發(fā)廣泛,其中常見的方式是______,在開發(fā)利用過程中帶來的問題有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四種地貌,據(jù)此回答下面小題。
【1】下面外力作用與其形成的地貌對應正確的是 ( )
A.流水沉積——①B.流水侵蝕——③
C.風力侵蝕——②D.風力搬運——④
【2】③圖地貌多位于 ( )
A.河流入�?�B.平原邊緣處
C.狹長山谷底D.河流出山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