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讀“亞洲東岸某地海陸分布剖面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表示的水循環(huán)類型屬于________循環(huán),簡述該類水循環(huán)的主要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地質構造上看,甲山地屬于________構造,分析甲處地貌形態(tài)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中乙處海底地形的名稱為________,其所處的板塊邊界類型是________。
(4)丙區(qū)域常出現的地質災害主要是
[     ]
    A、暴雨、泥石流
    B、火山爆發(fā)、地震
    C、臺風、海嘯
    D、洪澇、滑坡
(5)丁處的地質構造常形成________(地形),與此成因相似的我國名山有________________。
(1)海陸間;海陸間水循環(huán)可以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
(2)向斜;向斜的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形成山嶺。
(3)海溝;消亡邊界
(4)B
(5)塊狀山地;廬山、泰山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5屆湖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亞洲東岸某地海陸分布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水循環(huán)

A.①環(huán)節(jié)是水汽輸送,冬季風是其主要動力

B.②環(huán)節(jié)是降水,主要集中在春、秋季節(jié)

C.③環(huán)節(jié)是地表徑流,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tài)   

D.④環(huán)節(jié)蒸發(fā)的水汽全部被輸送到陸地上空

2.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處的敘述,最準確的是

A.甲處為背斜,主要由外力侵蝕而成            B.乙處為向斜,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

C.丙處為火山,位于板塊張裂地帶                      D.丁處為海溝,由板塊碰撞而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湖南省高二學業(yè)水平考試理科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5為亞洲東岸某地海陸分布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10~11題。

1.關于甲、乙、丙、丁四處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甲處為背斜,主要由外力侵蝕而成

B.乙處為向斜,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

C.丙處為火山,位于板塊張裂地帶

D.丁處為海溝,由板塊碰撞而形成

2.人類對圖示水循環(huán)各環(huán)節(jié)影響最大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海南?诤蠋煷蟾街泻?谥袑W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理科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圖為“亞洲東岸某地海陸分布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15題。

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處為背斜,主要由外力侵蝕而成

B.乙處為向斜,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

C.丙處為火山,位于板塊張裂地帶

D.丁處為海溝,由板塊碰撞而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黑龍江省高二下學期4月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為亞洲東岸某地海陸分布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水循環(huán)   

A.①環(huán)節(jié)是水汽輸送,冬季風是其主要動力

B.②環(huán)節(jié)是降水,主要集中在春、秋季節(jié)

C.③環(huán)節(jié)是地表徑流,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tài)

D.④環(huán)節(jié)蒸發(fā)的水汽全部被輸送到陸地上空

2.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處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處為背斜,主要由外力侵蝕而成 

B.乙處為向斜,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

C.丙處為火山,位于板塊張裂地帶   

D.丁處為海溝,由板塊碰撞而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