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27644  27652  27658  27662  27668  27670  27674  27680  27682  27688  27694  27698  27700  27704  27710  27712  27718  27722  27724  27728  27730  27734  27736  27738  27739  27740  27742  27743  27744  27746  27748  27752  27754  27758  27760  27764  27770  27772  27778  27782  27784  27788  27794  27800  27802  27808  27812  27814  27820  27824  27830  27838  109140 

科目: 來源:(解析教師專用)2010年黑龍江哈爾濱市第九中學高三第四次模擬地理卷(文綜) 題型:綜合題


材料一 圖8為1981—2001年我國農業(yè)旱災和水災受災面積情況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4分)我國旱災與水災比較,有何特征?
(2)(6分)解釋產生上述特征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解析教師專用)2010年黑龍江哈爾濱市第九中學高三第四次模擬地理卷(文綜) 題型:綜合題

(18分)圖5和圖6為世界兩區(qū)域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5                               圖6
(1)(9分)分析圖5中甲國降水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并解釋原因。
(2)(9分)分析圖5、圖6中兩國發(fā)展大牧場放牧業(yè)的共同的優(yōu)勢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解析教師專用)2010年黑龍江哈爾濱市第九中學高三第四次模擬地理卷(文綜) 題型:綜合題

(2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茶馬古道起源于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qū)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zhàn)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qū)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于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在滇藏和川藏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形成一條延續(xù)至今的“茶馬古道”。
材料二 川藏鐵路走向規(guī)劃建議方案中有“南線”和“北線”兩條線路。其中,沿著318國道的為南線,它起于成都,經浦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貢、波密、林芝到拉薩,全長1629千米,該線基本與“茶馬古道”的川藏線南線一致。沿317國道的為北線,也與“茶馬古道”的川藏線北線一致。
(1)(6分)318國道和川藏鐵路線路的選線走向,為何與“茶馬古道”線基本一致?
(2)(9分)“茶馬互市”的做法對今天我國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有何啟示?
(3)(9分)分析建設川藏鐵路比青藏鐵路難度大的原因。
(4)(4分)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邊緣的雅安,有“雨漏”之稱,年降水量較多,解釋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遼寧東北育才學校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9分) 讀“某城市用地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水廠布局不合理的是       ,理由是                                                               
(2)該城市規(guī)劃在B處建成以水泥生產為主的建材生產基地,你認為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3)簡述B、C、D、E各城區(qū)對該市主城區(qū)發(fā)展所起的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遼寧東北育才學校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有關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8分)
材料一:福建省位于我國東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大部分地區(qū)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1月平均氣溫為7~13℃,7月平均氣溫為28~30℃,年均降水量1 200~2 200毫米,6~9月常有臺風登陸;耕地總面積約為1.2萬平方千米,人均耕地面積只有360平方米,不足全國人均耕地的一半;土壤多為紅壤。
材料二:福建省某地因地制宜發(fā)展“立體農業(yè)”示意圖。

(1)福建省典型的農業(yè)地域類型是              ,從自然條件角度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和不利條件。(4分)
(2)當?shù)兀ú牧隙懈=ㄊ∧车兀┮虻刂埔税l(fā)展“立體農業(yè)”,在山地、丘陵、坡地上廣種茶樹,茶葉暢銷國內外,極大地促進了當?shù)亟洕陌l(fā)展。試分析這里種植茶樹的有利自然條件。(2分)
(3)說明立體農業(yè)生產模式對該地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可能產生的積極影響。(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遼寧東北育才學校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世界某區(qū)域農業(yè)生產地域類型及氣溫降水圖,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B、C兩圖中與A圖中甲地氣候類型相匹配的是      圖,這種氣候的特點是   
                                            ,其形成原因是                 
                                                                  
(2)簡要分析甲地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主要區(qū)位因素。
(3)簡要說明乙地農業(yè)生產的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遼寧東北育才學校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分析甲、乙兩國的人口年齡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

(1)甲、乙兩國中,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是    國,理由是                     
                                                                    。
(2)甲、乙兩國中,自然增長率較大的是    國;人口將出現(xiàn)負增長的是      國;具有發(fā)展中國家人口年齡結構特點的是    國。
(3)簡述兩國各自所面臨的人口問題及采取的人口政策。
甲國問題:                                               
                                                                     。
甲國政策:                                                
                                                                     。
乙國問題:                                               
                                                                     。
乙國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天津市南開區(qū)09-10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讀“城市地租等值線分布圖”(單位:元/平方米),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地租最高峰位于        處(用字母表示),原因是                  
                                                                   。(2分)[來源:學科網ZXXK]
(2)圖中地租次高峰是        處(用字母表示),原因是                  
                                                                   。(2分)[來源:學科網ZXXK]
3)圖中A、D、F、G四處按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是                    
(1分)
(4)圖中字母代表中心商務區(qū)的是            ;代表外圍商業(yè)用地的是     
                 ;代表工業(yè)用地的是                    ;代表住宅用地的是
               。(4分)  
(5)我市中心城區(qū)地租最高的是              (行政)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天津市南開區(qū)09-10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人口的流動和增長會對一個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產生很大的影響。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為推進區(qū)域經濟均衡發(fā)展,國務院將我國分為中部、東北部、西部、東部四大地區(qū),并提出了“中部崛起”、“東北振興”、“西部開發(fā)”和“東部新跨越”的發(fā)展戰(zhàn)略。
(1)在四大地區(qū)中,人口凈流入量最大的是             地區(qū),人口凈流出量最

大的是             地區(qū)。在四大地區(qū)中,相互之間人口流動總量最小的是       
          地區(qū)和             地區(qū)。(4分)
(2)從四大地區(qū)人口流向看,                 地區(qū)和                 地區(qū)
             地區(qū)的流動成為區(qū)際人口流動的主流。伴隨天津濱海新區(qū)的加快發(fā)展,濱海新區(qū)應成為人口             的地區(qū)。(4分)
(3)多年來我國東部大城市出現(xiàn)的“民工潮”現(xiàn)象,表明(  )(雙選)(2分)

A.鄉(xiāng)村城鎮(zhèn)化速度加快B.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化不足
C.大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優(yōu)于鄉(xiāng)村D.地區(qū)間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教師解析專用)寧夏銀川二中2010屆第二次模擬考試文綜地理 題型:綜合題

【環(huán)境保護】
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濕地面積、年均溫與年降水量的變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說出1980年以后該地濕地面積的變化,并分析自然原因。(4分)k%s#5&u*.co%m
(2)簡述1990年后濕地變化可能對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并提出對策。(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