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27689  27697  27703  27707  27713  27715  27719  27725  27727  27733  27739  27743  27745  27749  27755  27757  27763  27767  27769  27773  27775  27779  27781  27783  27784  27785  27787  27788  27789  27791  27793  27797  27799  27803  27805  27809  27815  27817  27823  27827  27829  27833  27839  27845  27847  27853  27857  27859  27865  27869  27875  27883  109140 

科目: 來源:湘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jié)練習 題型:綜合題

背景材料:《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妙玉把梅花瓣上的白雪收集在一個一個壇子里,在地下埋3年,再拿出來泡茶喝。而在今天的某些城市,這樣的雅趣已不可能有了。煤煙和汽車尾氣造成的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積擴大。如果再像妙玉一樣收集“純潔”的水,不知含有多少致癌物質,哪里能喝?有關城市政府已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護環(huán)境。比如:制定行政法規(guī);嚴格執(zhí)法,指示法院對造成重大污染的企業(yè)的法人代表繩之以法;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增強市民環(huán)境意識等。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城市環(huán)境污染主要有_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_________污染。
(2)運用地理知識說明保護和改善城市環(huán)境應采取的具體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湘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jié)練習 題型:綜合題

世博會被譽為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盛會,正在申辦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卮鹣铝袉栴}。
(1)上海將建成為國家園林城市,實現(xiàn)“天藍、水清、地綠、住佳”的目標。列舉兩到三例近年來新建和在建的城市公共綠地或綠化帶、林帶,說明它們的環(huán)境功能。
試分析城市環(huán)境污染的污染物來源,并選擇大氣、水體和固體廢棄物污染中的一類提出防治建議:
污染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治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化是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化以________為重要標志,但當城市的發(fā)展與________不相適應時,則會帶來一系列問題。上海人民奮發(fā)有為,與時俱進,堅持走人口、經濟、社會、環(huán)境和資源相協(xié)調的________的道路,將為推動全球城市化的進程作出貢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湘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jié)練習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城鎮(zhèn)人口和城鎮(zhèn)數(shù)量變化表以及我國全球化趨勢展望等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新中國
成立初期
1982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10年
城鎮(zhèn)人口比重(%)
1
20.6
26.1
28.9
35
45(預測)
城鎮(zhèn)
個數(shù)
建制市
 
236
456
640
 
 
建制鎮(zhèn)
 
2 664
11 953
16 992
 
 
材料:21世紀,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國的城市化形成四大縱向城市集聚帶和四大橫向城市集聚帶。四大縱向城市集聚帶將是:沿海岸線城市集聚帶、沿京廣鐵路城市集聚帶、沿哈大線鐵路城市集聚帶和沿京滬鐵路城市集聚帶。四大橫向城市集聚帶將是:沿隴海鐵路城市集聚帶、沿蘭煙-膠濟-石德鐵路城市集聚帶、沿長江干流城市集聚帶和沿滬杭―浙贛鐵路城市集聚帶。
(1)根據材料內容可以歸納出,我國城市集聚帶分布的趨勢是向________的地區(qū)集中,沿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可以形成城市集聚帶,其中華北地區(qū)的城市帶________資源短缺問題將更加突出,計劃采取的解決措施有________等。
(2)根據表中的數(shù)據,結合我國國情分析城市化進程會給我國資源和環(huán)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3)下圖為城市化進程中產生的問題之一,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①這一問題被稱為城市________效應。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只考慮這一效應,說出該城市的近地面風向。為什么城市上空云量多于郊區(qū)?
③既可行又能減輕這一問題的措施是
A.擴大綠地面積B.破墻透綠C.完善排水系統(tǒng)D.多建高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普陀區(qū)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我國是世界上泥石流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分析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泥石流易發(fā)地區(qū)分布圖。

材料二: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省先后有12市38個縣(市)遭受暴雨襲擊,其中多個縣(市)出現(xiàn)大暴雨;峨眉山市日最大降水量達159.8毫米;北川縣連續(xù)5天出現(xiàn)暴雨。地震災區(qū)泥石流頻發(fā),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部分地方道路中斷,對“5.12地震災區(qū)”的恢復重建十分不利。
1.我國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區(qū)是              和南部丘陵地帶,其中      高原、
            盆地以及江南丘陵和西北的山區(qū)較多。
2、此次泥石流災害反映出自然災害的               、      以及破壞性等特點。
3.簡要分析四川災區(qū)此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為減輕川滇山地的泥石流對人類的危害,列舉可采取的應對措施(至少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普陀區(qū)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讀下列“某地地質構造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圖中①②③④四處,在地質構造上屬于背斜的是   ,屬于向斜的是    ,屬于地壘的是     ,屬于地塹的是    ;該地區(qū)富含石油、天然氣,則宜開采的地點是    ,其大多屬于        代沉積地層。
2.在野外考察中,有時會見到一些在向斜構造上發(fā)育的山地,其原因是:
3.請在圖中斷層兩側的細短線上分別標注4個箭頭,表示巖層錯動的方向。
4.下列地形區(qū)與圖中④處的地質構造在成因上相似的是           (多項選擇)

A.渭河平原  B.長江三峽C.汾河谷地  D.廬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普陀區(qū)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觀測、實驗是地理學習的重要方式。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實驗題。
上海某中學地理課外學習小組,對地球運動及其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進行課外探究活動:在春分日中午測定所在學校旗桿處的地理坐標。(假定該日天氣晴朗,已知旗桿長L、當?shù)卣缣柛叨菻=90°-|當?shù)鼐暥纫恢鄙潼c的緯度|)。請你參與設計一個利用桿影測量的簡便易行的小實驗,寫出其中實驗用材及實驗步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普陀區(qū)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東部M市的相關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M市等高線地形圖

材料二:M市主導工業(yè)產值統(tǒng)計圖

材料三: M市郊區(qū)近二十年農業(yè)土地資源利用情況統(tǒng)計圖。

材料四:M市氣候資料

月份










十一
十二
氣溫(℃)
4.3
5.6
9.5
15.8
20.7
24.3
28.4
27.9
23.4
18.3
12.4
6.8
降水量(mm)
73.2
84.2
138.2
126.6
146.6
231.1
159.4
155.8
145.3
87
60.1
47.1
 
1.M市的地形以                為主,圖中地勢最高處位于市區(qū)的          方。
2.根據材料,判斷M市的氣候類型是                        ,
氣候特點是                                                               。
3.請在M市等高線地形圖中添畫一條穿越市區(qū)的河流,并分析該河流的水文特征:
                                                                          
4.據材料二,分析M市近15年來工業(yè)主導產業(yè)結構的調整變化以及因此對勞動力需求的變化:
5.依據地圖信息,就環(huán)境條件,對該市的高新技術產業(yè)區(qū)或化工產業(yè)區(qū)區(qū)位,任選其中
之一進行分析評價:
6.近年來,M市在市區(qū)東南3、4處規(guī)劃出新的居住區(qū)和文教區(qū),其有利的區(qū)位條件是:
7.據材料分析該地區(qū)在農業(y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可能導致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
8.據材料分析該地區(qū)植被覆蓋情況的變化及其對局地(林內)小氣候的影響:
9.試為該地區(qū)農業(yè)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出建議(至少三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普陀區(qū)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能源問題一直是影響各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問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01~2007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變化圖

 

 
材料二:近年來,世界上越來越重視風電發(fā)展,我國已把風力發(fā)電作為新能源開發(fā)的重點,并制定了長期發(fā)展計劃,在十幾個省區(qū)規(guī)劃建設風電場,其中上海、福建和內蒙古等地被列為重點開發(fā)地區(qū)。

1.說明我國2001-2007年間能源生產和消費的變化情況:
2.除風能外,請再列舉三例新能源:                                     。
3.從環(huán)境角度分析,發(fā)展風電能的好處是                                  
①緩解溫室效應       ②獲得較大的投資回報
③減輕大氣污染       ④實現(xiàn)能源的多樣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4.福建是中國風力發(fā)電最早的地區(qū)之一,風速可與全球最大的風電國德國媲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風速可能相當,但盛行風向不同     B.德國沿海常年盛行西北風
C.福建沿海冬季比夏季風力強勁       D.兩地風能的利用率相同
5.試分析上海和內蒙古作為我國風力發(fā)電重點開發(fā)地區(qū)的區(qū)位條件。
上海:                                                                      
                                                                         。
內蒙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普陀區(qū)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天氣網2009年12月4日訊 日前,一股較強冷空氣正在影響我國,東北地區(qū)今天開始出現(xiàn)今冬第二強降雪,尤其是南部和東部地區(qū)將有暴雪,有關部門需及時做好道路積雪和積冰清除工作,并注意加強流感等疫情的防控。
材料二 我國部分城市2009年12月4日平均氣溫記錄如下:單位℃

城市
鄭州
福州
太原
石家莊
南昌
南京
天津
哈爾濱
濟南
氣溫
6
12
-2
3
9
6
0
-15
5
城市
長春
北京
合肥
�?�
長沙
呼和浩特
沈陽
廣州
武漢
氣溫
-7
0
6
18
8
-7
-3
15
8
1.2009年12月4日,材料二中最南與最北城市的溫差為     ,它反映了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主要特征是                                      ,其原因是
                                                                           
2.上述材料中的城市,其中屬于鐵路樞紐城市的有京廣線上的          ,(除北京、廣州外)屬于沿海港口城市的有           、      和廣州,在兩河交匯處興起的城市有位于長江與其最大支流     交匯處的武漢等。
3.關于此次東北強降雪的分析敘述不正確的是
A.部分地區(qū)公路、鐵路和機場將受道路積雪、結冰的影響
B.大雪增加了溫室大棚內的溫度和透光度,有利于溫室農業(yè)增產
C.東北此次強降雪的水汽主要來自渤海
D.強冷空氣影響主要是亞歐大陸上高壓系統(tǒng)活動造成的
4.強降雪會給當?shù)貛硪恍碾y性的后果,但它也并非有百害而無一利。試分析此次東北地區(qū)強降雪可能給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帶來的有利影響(至少二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普陀區(qū)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讀“不同地點晝長隨季節(jié)(北半球)變化統(tǒng)計曲線圖”,回答問題。(共10分)
1.判斷A、C兩地的地理緯度:A               ;C                  。
2.B點一年中晝夜長短的變化情況是                                           
3.全球晝夜長短變化幅度隨緯度變化的規(guī)律是                                  。
4.當B地晝最長時,上海(121.5°E、31.5°N)一天的太陽起落方向和太陽高度變化是:
      方日出,太陽高度逐漸升高,大約到          (北京時間)時達到上中天,
之后太陽高度逐漸降低,在       方日落。
5.在下列“地球公轉示意圖”中,當C 地晝最短時地球所處的位置是             

6.若要在A、B、C、D四地中選擇一地建航天發(fā)射場,若僅從緯度因素考慮,宜選    地,
簡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