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30677  30685  30691  30695  30701  30703  30707  30713  30715  30721  30727  30731  30733  30737  30743  30745  30751  30755  30757  30761  30763  30767  30769  30771  30772  30773  30775  30776  30777  30779  30781  30785  30787  30791  30793  30797  30803  30805  30811  30815  30817  30821  30827  30833  30835  30841  30845  30847  30853  30857  30863  30871  109140 

科目: 來源:2011-2012年福建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我國建國以來人口增長曲線圖,假設“人口自然增長率-城鎮(zhèn)社會勞動者增長率=社會剩余勞動力增長率”,結合下圖分析回答問題。

1.下列關于上圖中①②③④各階段,我國人口增長狀況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時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導致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

B.②時期,人口生產處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階段

C.③時期,人口生產處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階段

D.④時期,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導致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

2.依據(jù)圖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國社會剩余勞動力的增長率最大的是

A.1958年        B.l963年         C.1966年          D.1982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年福建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示意1978-2007年我國東南沿海某省第二、三產業(yè)產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讀圖完成問題。

1.1978~2007年,該省

A.第一產業(yè)產值呈下降趨勢         B.第二產業(yè)產值呈上升趨勢

C.第三產業(yè)產值基本不變           D.產業(yè)結構變化不大

2.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進該省城市化進程的主要動力分別是

A.第二產業(yè)  第二產業(yè)             B.第三產業(yè)    第三產業(yè)

C.第二產業(yè)    第三產業(yè)           D.第三產業(yè)    第二產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年福建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霜凍是指生長季節(jié)里因氣溫降到0℃或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的一種農業(yè)氣象災害。右圖示意我國某區(qū)域多年平均初霜凍日期分布情況,讀圖完成問題。

1.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的,無霜凍期最短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關于該區(qū)域等初霜凍日期線的分布特征及主要影響因素,說法正確的是

A. 東南部等值線呈東西走向;海陸位置

B. 西南部等值線密集;冬季風

C. 甲處等值線向西南凸出;地形影響

D. 乙處等值線向西北凸出;夏季風影響顯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年福建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示意我國中部某糧食生產大省的水系和1月份等溫線分布,讀圖完成問題。

1.該省

A.溫帶草原廣布    B.地勢西高東低

C.河流含沙量小    D.河流結冰期長

2.該省糧食生產的不利條件主要有

A.水旱災害頻發(fā)    B.地形崎嶇不平

C.光熱條件不足    D.對外交通不便

3.“中糧西運”對我國西部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是

①有利于遏制水土流失

圖3

 

②促進特色農業(yè)的發(fā)展

③杜絕土地的次生鹽堿化

④有利于減緩風沙危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年福建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學校(1100E)地理興趣小組在平地上用立竿測影的方法,逐日測驗算正午太陽高度。如圖甲,垂直豎立一根2米長的竿OP,正午時測得竿影長OP',通過tanα=OP/OP'算出正午太陽高度為α。據(jù)此回答問題。

1.該小組每天測量影長時,北京時間應為

A.12:00          B.12:40     C.11:00          D.11:20

2.3月21日,當該小組進行觀測時,下列城市中即將迎來旭日東升的是

A.英國倫敦

B.匈牙利布達佩斯(約190E)

C.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約290E)

D.夏威夷檀香山(約1580W)

3.圖乙是該小組繪制的連續(xù)一年多的竿影長度變化圖。圖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長度的點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該學校大約位于

A.21.50N         B.21.50S

C.45°N         D.赤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年福建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I為我國河南省某地等高線圖,讀圖I回答下列問題。(12分)

               I              II

(1)請在圖I中畫出源于C地的河流。(2分)

(2)請在圖II中畫出沿AB線的地形剖面圖(在圖中要標明起迄點A、B)。(3分)

(3)甲、乙、丙三個鄉(xiāng)村聚落,最有可能發(fā)展為城市的是哪一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若本區(qū)域山地、丘陵中的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對河流水文特征主要有哪些影響?(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年福建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以下圖文材料,結合有關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得梅因位于美國“玉米帶”中,這里除種植玉米外,還輪種牧草和麥類,近年來又輪種大豆,并用這些農業(yè)產品加工成精飼料來發(fā)展養(yǎng)畜業(yè)。因而,該玉米帶現(xiàn)已成為“玉米——大豆帶”和“玉米——肉畜帶”。

材料二: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技術革命,極大地推動了北美地區(qū)工業(yè)的發(fā)展。匹茲堡成為美國“鋼都”。20世紀50年代以來,匹茲堡失去昔日的輝煌,其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從25%下降至12.4%,1978~1987年制造業(yè)失業(yè)人數(shù)累計達10萬人以上。為了改變衰退的局面,匹茲堡推出龐大的復興計劃,使之由“沒有屋頂?shù)牡鬲z”演變?yōu)椤爸R城”。

(1)對比圖中紐約、蘭辛、得梅因三地此時溫度高低并分析主要原因。(5分)

(2)分析美國“玉米帶”農業(yè)經營方式轉變的合理性。(6分)

(3)結合材料,分析匹茲堡成為“鋼都”的主要有利區(qū)位條件,并簡述匹茲堡向“知識城”演變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年福建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建國六十多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得到長足發(fā)展,已形成從沿海到內陸全面開放的格局。(23分)

材料一   我國甲、乙兩地區(qū)示意圖

材料二   甲地區(qū)所在省份棉花總產量占到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占全球總產量的百分之八左右,與長江中下游流域、黃河流域并稱中國三大產棉區(qū)。該區(qū)棉花已連續(xù)多年獲總產、單產、商品出口率、調出量、人均占有量五個中國第一。

(1)據(jù)圖分別說明甲、乙兩地區(qū)城市分布的特點。(4分)

(2)據(jù)圖甲說明該地區(qū)棉花種植區(qū)的分布特點和區(qū)位優(yōu)勢。(5分)

材料三  水分盈虧是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發(fā)量的差值。是確定農田灌溉定額、規(guī)劃農田用水的重要指標。如圖為廣州與阿克蘇全年水分盈虧圖。

(3)據(jù)圖說明廣州與阿克蘇全年水分盈虧特點并分析原因。(8分)

材料四  甲地所在省份2008年部分資料統(tǒng)計表

(4)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綱要提出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據(jù)表中信息說明甲地所在省份要達到上述目標應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度北京西城區(qū)(北區(qū))高二下學期學業(yè)測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1年,杭州西湖申遺成功,成為我國第41處世界遺產。

杭州西湖申遺成功主要是因為這里有獨特的

    A. 水文景觀    B. 地文景觀

    C. 人文景觀    D. 氣象景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度北京西城區(qū)(北區(qū))高二下學期學業(yè)測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斷橋殘雪”是“西湖十景”之一(如圖1)。觀賞此景的關鍵在于

        A. 精選觀賞點位    B. 把握觀賞時機

        C. 了解景觀特點    D. 洞悉景觀文化定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